1 撒种的比喻  同一天,耶稣离开了家,到湖边去。他坐下。 
                                2 一大群人集合到他跟前来,所以他上了一条船,坐下;群众傍着水边站着。 
                                3 他就用比喻向他们讲解许多事情。他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4 他撒的时候,有些种子落在路旁,鸟儿飞来把它们吃掉了。 
                                5 有些落在浅土的石地上,因为土壤不深,很快就长苗; 
                                6 但太阳一出来,幼苗给晒焦了;又因为根不够深,就枯干了。 
                                7 有些落在荆棘中,荆棘长起来,把幼苗挤住了。 
                                8 另外有些种子落在好土壤里,长大结实,收成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也有三十倍的。” 
                                9 于是耶稣说:“有耳朵的,都听吧!” 
                                10 比喻的目的  门徒来见耶稣,问他:“为甚么你对群众讲话都用比喻呢?” 
                                11 耶稣回答:“关于天国奥秘的知识已经赐给了你们,没有给他们。 
                                12 因为那已经有的,要给他更多,让他丰足有余;那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一点点也要夺走。 
                                13 为了这缘故,我用比喻对他们讲;因为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又不明白。 
                                14 以赛亚的预言正应验在他们身上;他说:这人民听了又听,却不明白;看了又看,却看不见。 
                                15 因为他们心智闭塞,塞住了耳朵,闭上了眼睛。不然,他们的眼睛就会看见,耳朵也会听见,心里领悟,回心转意,我就治好他们。 
                                16 “但是你们是有福的!因为你们的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见。 
                                17 我实在告诉你们,有许多先知圣贤要看你们所看见的,却没有看到;要听你们所听见的,也没有听到。” 
                                18 解释撒种的比喻  “所以,你们要明白这撒种比喻的意思。 
                                19 那听了天国的信息却不明白的人正像撒在路旁的种子,那邪恶者来到,把撒在他心田里的信息都夺走了。 
                                20 那撒在石地上的种子是指人听了信息,立刻乐意接受, 
                                21 只是扎根不深,不能持久,一旦为了信息而遭遇患难或迫害,立刻放弃。 
                                22 那撒在荆棘中的种子是指人听了信息以后,生活的忧虑和财富的诱惑窒息了信息的生机,无法结出果实。 
                                23 那撒在好土壤里的种子是指人听了信息,并且领悟了;他结出果实,收成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24 稗子的比喻 耶稣向他们讲另一个比喻:“天国好比有人把好的种子撒在田里。 
                                25 大家睡觉的时候,敌人来了,把稗子撒在麦子中间,就走了。 
                                26 到了麦子长大结穗的时候,稗子也出现了。 
                                27 庄主的仆人前来说:‘主人,你撒在田里的是好种子,这些稗子究竟从哪里来的呢?’ 
                                28 他回答:‘这是敌人干的。’他们就问:‘你要我们去把稗子拔掉吗?’ 
                                29 他说:‘不必啦!因为你们拔除稗子的时候,恐怕会连麦子也拔掉了。 
                                30 让麦子跟稗子一起长吧;收割的时候,我会吩咐收割的工人先拔掉稗子,捆起来烧掉,然后收聚麦子,储藏在我的仓库里。’” 
                                31 芥菜种的比喻  耶稣对他们讲另一个比喻:“天国好比一粒芥菜种子,人把它种在田里。 
                                32 这种子比其它一切的种子都小,等它长起来却比任何蔬菜都大;它成为一棵树,连飞鸟也在它的枝子上搭窝。” 
                                33 面酵的比喻  耶稣讲了另一个比喻:“天国好比面酵,一个女人拿来放在四十公升的面里,使全团面都发起来。” 
                                34 使用比喻  耶稣用比喻对群众讲述这一切;除了用比喻,他就不对他们说甚么。 
                                35 他这样做正应验了先知所说过的话:“我要用比喻向他们讲述,把创世以来隐藏的事告诉他们。” 
                                36 解释稗子的比喻 耶稣离开群众,进屋子里去。门徒又来问他:“请告诉我们,田里的稗子这个比喻是甚么意思?” 
                                37 耶稣说:“那撒好种子的是人子; 
                                38 田地是这个世界;好种子是属于天国的人;稗子是属于那邪恶者的人; 
                                39 撒稗子的敌人就是魔鬼;收割的时候是今世的末了;收割的工人是天使。 
                                40 到了今世的末了,作恶的人要像稗子一样被拔出来,扔在火里焚烧。 
                                41 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把他国度里那些使人犯罪和一切作恶的人都抓起来, 
                                42 扔在火炉里。在那里,他们要哀哭,咬牙切齿。 
                                43 那时候,义人在天父的国度里,将好像太阳发射光辉。有耳朵的,都听吧!” 
                                44 宝藏的比喻 “天国好比财宝藏在田里。有人发现了,就把它掩盖起来,然后很高兴地把自己所有的都变卖了,去购买那块田。” 
                                45 珍珠的比喻 “天国又好比一个商人寻找贵重的珍珠。 
                                46 当他发现了一颗极贵重的珍珠,就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来购买那颗珍珠。” 
                                47 撒网的比喻 “天国又好比鱼网撒在湖里,捕捉各样的鱼类。 
                                48 网一满,渔夫把它拉上来,坐在岸上把鱼儿分开,拣好的放在桶里,坏的扔掉。 
                                49 今世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去,从好人中把坏人分别出来, 
                                50 投进火炉。在那里,他们要哀哭,咬牙切齿。” 
                                51 新的和旧的 耶稣问他们:“这些话你们都明白吗?”他们回答:“都明白。” 
                                52 耶稣说:“这么说来,每一个经学教师成为天国的门徒,就像一家的主人从他的库房里搬出新和旧的东西来。” 
                                53 耶稣在拿撒勒被厌弃  耶稣讲完了这些比喻,离开那地方, 
                                54 回到自己的家乡。他在会堂里教导人;听见的人都很惊讶,说:“他从哪里得到这样的智慧?他还行神迹呢! 
                                55 这个人不是那木匠的儿子吗?他的母亲不是马利亚吗?雅各、约瑟、西门,和犹大不都是他的弟弟吗? 
                                56 他的妹妹们不都住在我们这里吗?他这一切本领究竟从哪里来的呢?” 
                                57 于是他们厌弃他。耶稣对他们说:“先知在本乡本家外都受人尊重。” 
                                58 因为他们不信,他在那里没有行很多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