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底家叛巴比伦王巴比伦王乃围耶路撒冷 西底家叛。巴比伦王九年、十月十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其军旅、至耶路撒冷、四周建营筑垒、以攻击、 
                                2 困苦其邑、至于西底家王十一年、 
                                3 城陷王被执巴比伦王杀其子抉其自掳之至巴比伦 四月九日、邑民粮罄饥甚。 
                                4 - 
                                5 迦勒底人环攻其城而陷之、武士由门旁夹道、近于王囿、夤夜而遁、士卒四散、王望坦途而往、迦勒底军追袭其后、至耶利哥之坦途、 
                                6 执之、解至立拉、见巴比伦王、王断其事、 
                                7 乃杀西底家诸子、使其目覩之、然后瞽其目、系以铜索、解至巴比伦。 
                                8 焚毁圣殿王宫民室堕耶路撒冷城垣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七日、其臣仆侍卫长、尼布撒剌担至耶路撒冷。 
                                9 毁耶和华殿、王宫宦第、及耶路撒冷民室、 
                                10 侍卫长率迦勒底军、堕耶路撒冷城垣之四周、 
                                11 掳去民众第遗贫民 侍卫长尼布撒剌担、掳邑之遗民、及降于巴比伦王者、悉携以去、 
                                12 惟遗贫民、使修理葡萄园、耕植其田。 
                                13 掳去诸宝 耶和华殿中之铜柱、盆座、巨盘、俱为迦勒底人所毁、携其铜至巴比伦、 
                                14 其釜、鍫、翦、鼎、及诸铜器、以供役事者、悉携之去、 
                                15 其盘、其盂、及金银诸器、俱为侍卫长所取。 
                                16 昔所罗门为耶和华殿造诸铜器、不能权其轻重、即巨盘、盆座、二柱、 
                                17 每柱高丈有八、各有铜项、高三尺、栏杆石榴、围其四周、悉以铜铸。 
                                18 国中贵显者悉见杀于立拉 侍卫长尼布撒剌担掳祭司长西勑亚、祭司之次者西番雅、及阍者三人、 
                                19 城中掳辖武士之宦竖一、王之近臣五、军中之缮写、兼掌民数者一、及民众六十、 
                                20 咸至哈末之立拉、见巴比伦王。 
                                21 巴比伦王杀之。犹大族被虏之事如此。 
                                22 派其大利统辖犹大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使沙番孙、亚希甘子其大利、统辖犹大遗民。 
                                23 遗民其大利见杀悉遁至埃及 诸军长、及士卒、闻巴比伦王、使其大利统辖斯土、则尼大尼子以实马利、迦哩亚子约哈难、尼陀法人单户灭子西勑亚、马迦人子耶沙尼。率其士卒、至密士巴、见其大利、 
                                24 其大利发誓、告诸军长、及士卒、曰、毋畏从迦勒底人、臣服巴比伦王、而居斯土、可享平康。 
                                25 七月、宗室以利沙马孙、尼大尼子以实马利、统率十人、击其大利、及同在密士巴之犹大人、迦勒底人皆杀之、 
                                26 武士之长、亿兆之民、自尊逮卑、皆畏迦勒底人、故往埃及。○ 
                                27 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恩待犹大王约雅斤 犹大王约雅斤被掳之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即位、乃出犹大王于狱、 
                                28 - 
                                29 使其易衣、待之以恩、赐座高出于同在巴比伦列王之右、每食与共、以毕其生、 
                                30 王日赐以糈粮、至终身不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