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简介
邱清泰

邱清泰博士,邱博士畢業于「台灣大學」外文系文學士,並在美國「德州州立大學」進修心理輔導碩士,他也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頒發的教育博士。他擁有美國加州州政府檢定「婚姻、家庭、兒童心理治療師」執照。曾任台灣「中原大學」講師,東海大學幸褔家庭中心婚姻家庭顧問。自1990年4月1日擔任「國際家庭更新協會」總會會長。他也曾擔任美國「中國信徒佈道會」心理輔導部主任和美國三藩巿「中信心理輔導中心」主任。 會長夫人余竹君師母,在家新和夫婦營的事工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竹君師母生於上海,成長於香港,深造於美國,先後取得兒童發展教育學士及教育碩士學位。曾任台灣「中原大學」講師、「導航會」婚姻家庭輔導。著有《愛的雕琢》及《愛的融會》兩書。竹君師母已於2014年4月30日安息主懷。

滋養夫妻恩愛 呵護現代婚姻——家庭更新協會的創始人邱清泰博士和他的「恩愛夫妻家庭營」採訪/撰文:家庭更新協會的創始人邱清泰博士來自香港,近年來他奔走於世界各地,推進他的「恩愛夫妻家庭營」事工。邱清泰博士邱清泰博士原籍中國福建,隨父母移居台灣及香港,並於美國期間學習、獲得了婚姻、家庭及青少年兒童治療師的執照。1990年4月1日,他創立了家庭更新協會並擔任會長至今。「家新」是一個國際性的、非牟利的且不分宗派的信心機構。該會的使命是與教會攜手合作,透過家庭事工,不單將基督的福音傳給未信主的華人,更進而幫助鞏固並裝備信徒的家庭。呵護婚姻 滋養恩愛邱博士介紹稱,本次前來澳洲,主要是因為家庭更新協會澳洲分會一直在僑界與基督教界推展、鞏固華人婚姻與家庭方面的工作。故此行會在雪梨並墨爾本兩地舉辦一些公開的講座並接受部分電台的訪問,「我很感謝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在《同路人》周刊及『歡欣之聲』電台分享協會事工的最新進展。」邱博士表示,此行面向僑界,特別推出了「心法與劍法」的主題。鑒於許多現代人對家庭沒有把握,希望藉由該頗帶「武俠」色彩的題目激發人們參與的興趣,共同探討有關「愛情馬拉松」的話題──如何能夠做到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共同攜手走完人生旅程。他指出,提到很多華人看重的職業如工程師、醫生等,均需要長期的學習與磨練,但偏偏是關係到人之一生的婚姻,許多華人卻自小接受了「婚姻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需要特別去學習」的觀念,「故我希望從自己的專業角度以及信仰的角度去看待該問題──甚麼樣的愛情可以『長跑』而不會『摔倒』,能夠跑完『夫妻同心恩愛』的路!」同時,面向基督徒,會在教會中進行一些特別的分享。 此前有數據顯示,現時每兩對結婚的夫婦中有一對會分手,邱博士表示,如今雖然較之數據中的情形有所好轉,但並非是因為婚姻質素的提升,而是由於受到了經濟方面的影響(「分手費」過於昂貴),方不得已選擇居住在同一屋簷下,但實質上已「貌合神離」,離婚的情況依然嚴重,且十分普遍。然而,離婚事實上並非解決婚姻衝突和矛盾的最好辦法,只需參看「二度婚姻」反而更高的離婚率(較第一次婚姻高出17%)即可見一斑。 針對造成高離婚率的社會原因,邱博士表示,以西方國家為例,目前整個社會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及整個文化的大趨勢是「去家庭化」的,不僅不相信,更以「解放」為名摧毀著傳統的婚姻家庭制度(例如與傳統婚姻家庭價值觀背道而馳的同性戀、多次婚姻等)。而以東方國家為例,傳統上更看重家庭制度及倫理對於人之一生的影響,世代傳承的核心婚姻家庭價值觀包含了夫唱婦隨、孝順父母、兄友弟恭等,雖有助於維持婚姻與家庭的完整,但往往「忍受」大於「享受」,並沒有觸摸到最根本、最核心的人內心深處的需求。談及創立家庭更新協會的經歷,邱博士回憶稱,協會在創立伊始,曾在婚姻與家庭的大方針下開展了面向不同方面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工作,例如開設講座,組織有專家測評配對的交友聚會,兒童教養,並為有困難及需求的人士(長者、失親、失婚等)提供面談式或熱線式的心理輔導咨詢等。但在數年不斷摸索的過程中,董事會經禱告尋求,逐步有了更為明確的方向──鞏固夫妻和家庭關係的工作。他指該目標的背後存在一個理念,「站在基督徒的立場來看,教會是神在地上的家,是由基督徒聚集而成的大家庭,而大家庭若要健康成長,則每一個小家庭中首先要做到夫妻恩愛,並依循《聖經》的教導栽培一些對社會有貢獻、品格正直的人,故要確保作為家庭柱石的夫妻二人不會『搖搖欲墜』。」故協會當前的工作,即是專門幫助夫妻鞏固他們的關係,促進他們學會溝通,懂得在出現矛盾衝突時如何進行化解,力求同心同德;而若夫妻二人為基督徒,則更會幫助他們學會依靠神。 談及華人家庭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邱博士總結多年的事工經驗稱,很多時候是浮面問題,譬如經濟錢財,子女教養,婆媳關係,因性關係而產生的婚外情、第三者插足,以及家庭暴力(當夫妻作為成人卻不懂得如何正確的宣洩負面情緒時,會將子女或配偶作為情緒宣洩的對象),但歸根究底是溝通上的問題。而依據26年來的摸索,他表示自己與協會同工發現最有效的方式是三天兩夜的「恩愛夫婦營」──將夫妻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抽離出來,利用周末時間帶到一個山水優美,更溫馨且具有正能量的環境裡,讓他們重溫舊夢,喚起他們當年談戀愛時的心情,尋找對方身上積極正面的閃光點以及對自己的恩情;同時,教導他們正確的溝通方法,例如「為何會溝而不通?」「男女之間的不同會對溝通產生怎樣的影響?」「原生家庭背景對夫妻二人的個性及興趣的影響?」等等,最終促使他們變得更恩愛。該營會依據了心理學和團體動力學原理,採取了小組的形式(12至14對夫婦)以取得更高質的果效。  志同道合 全球事工雖然家庭更新協會總部帶薪的全職同工僅有八位,卻獲得了來自全球志同道合的基督徒義工們的支持,因著自身的婚姻蒙神之愛得到祝福,亦希望奉獻自身,不求名利,為更多家庭帶去福音。截至目前,家庭更新協會在中、港、台、美、加、澳等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會,在英國和馬來西亞的協調小組亦正轉變為分會,在新加坡,中美洲的阿根廷、智利、巴拉圭都設有協調小組,在歐洲的挪威、法國等亦都曾開展過工作。單2016年一年,預計在全球即會有250個營會(每次營會活動會有12至16對夫婦參加,每周舉辦5次),而中國是舉辦營會最多的國家,約有90個。另據介紹,1990年總會成立後,邱博士首次前來雪梨分享事工,有一群基督徒十分讚同協會的宗旨與做法,希望可以在澳洲成立分會,為旅澳華人家庭服務。經禱告,協調小組即於同年開始運作,至1997年,澳洲分會正式成立,目前由雪梨的弟兄負責澳洲分會的總部,墨爾本則由博士負責。經十二、三年的努力,目前每年會至少舉辦兩至三次營會,並訓練一些可帶領營會的事工夫婦,同時,邀請一些有分量和知名度的講員前來舉辦公開講座,分享並教導一些有關家庭夫妻相處、子女教養、移民家庭婆媳關係處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巧,另有部分的協會同工會在教會主持主日講堂,或開辦事工交流學習班,以及出版印刷本和電子版季刊「家新季刊」及「澳洲佳訊」等。此外,因婚姻而引發的當今社會中的另一現象是,很多年輕人因為懼怕婚姻可能帶來的麻煩而選擇不結婚。針對此,邱博士引用台灣的一則報道表示,下一代年輕人「不婚、不生、不養」的現象在當地十分普遍,主要原因即是他們看不到能夠讓他們渴慕的良性模範──夫妻恩愛、家庭溫馨,不願貿然沖入圍城亦在意料之中。然而,「神造人時,已在人的生命中放下了基本的需要,很多人依舊渴慕擁有在自己的生命中可以休戚與共、共同分擔的好友,而這亦引發了另外的一些社會問題,例如婚前性行為、放縱情慾等。」 在如何解決婚姻家庭問題方面,社會上不同的機構提供各自不同的解決和幫助模式,有些解決方式在相互看來實屬「背道而馳」,例如家庭更新協會致力於婚姻和家庭的鞏固,但亦有一些機構(尤其是女權主義組織)會為對婚姻家庭不滿的女性提供與離婚相關的法律咨詢等服務,導致了一些人在婚姻遇到問題時不知該向何處求助。針對此,邱博士指,不同的機構因行業背景不同在提供幫助時的出發點亦各不相同,有些專注於商業利益,譬如他曾在美國見過的「人生苦短,趕快離婚」的律師服務廣告牌;有些則關注如女性及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權益,提供相關法律咨詢的出發點是「愛和保護」,特別是在有關家暴的問題上;但協會希望可在保護受害人安全的基礎上提供更深入一步的服務,幫助他們了解暴力背後的原因(溝通不良、身心障礙、精神心理疾病等),而不是一味從失敗的婚姻中逃離,故不同機構之間工作的協調配搭亦很重要。 一世相伴 永誌不忘 邱博士已經逝去的夫人邱余竹君女士和邱博士相伴一生,相互扶持,無論在事業上還是生活上都相得益彰。邱余竹君女士是上海人,也是社會活動家,在基督信仰和社會服務方面多有建樹,在一些領域的名氣甚至超過邱博士。晚年的邱余竹君女士與腦瘤爭戰搏鬥達16年,不屈不撓,樂觀開朗,從未退縮。 回顧自己的婚姻,邱博士說,自上世紀70年代成婚至愛人因腦癌辭世已有44年,在相濡以沫的漫長歲月裡,有著許多美好的經歷值得分享。「我常喜歡以生活中的例子打比方,無論男女,結為夫妻,就如同一部手機,不管設計有多精美、配置有多高、功能軟件有多尖端齊全,七天不充電、開不了機,再好的也體現不出來。人亦如此,若心中沒有那份源源不絕的愛,夫妻間的相處會很困難、極容易乾涸。每個人在結婚時都希望找到一個愛你、疼你、接納你的人,但對方亦是人,若對方本身已如同一個殘破的杯子,無論傾倒多少的水都會漏掉,那麼你就算再渴,依然無法從對方那裡獲得一滴水。溝通之道亦然,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在溝通時其實都是在渴求愛的,但前提是雙方「愛」之能量都是充滿了的,若你希望找一個無論你犯下多大的錯誤,都可以原諒你、包容的人,那終究不過是一場白日夢。」 回顧44年的歲月,邱博士「很感謝神,因為我和夫人都是基督徒,很清楚自身的使命與呼召就是回報愛我們的神──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因為這種信心與確認,我們不僅攜手度過了最初近30年的美好時光,更在我夫人因罹患腦癌,先後動了兩次大手術,身心每況愈下的後16年里,可以不離不棄。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手術,數周重症監護的照顧,那段時間,若沒有插上電源,只怕早已放棄。而在我夫人被病魔折磨的漫長年歲裡,原本是校花的她,美貌不復存在,面容因腫瘤的壓迫而扭曲,嗅覺和聽覺亦先後喪失。對我們而言,那是一種考驗,讓我們重新審視婚姻的目的──無事時固然可以輕言相愛,但當發生大事時,是否依然可以堅守當年的誓言?若沒有委身的精神與愛,恐怕很難持久。我們不同,是因著神的愛和引領,但我們在教導他人之時,我們自身理應成為相愛的榜樣,身教遠比言教更為重要!」儘管妻子已經不在世間,邱博士對妻子的感念和褒揚卻沒有改變:「我的妻子是人間奇女子,常忘卻自身去關懷和愛人,是信仰給予了她力量,可以超越任何困難,因著心中已存盼望──地上的家,再美的婚姻有一天亦會被劃上終止符,但在天上,有著一個可以回去的家,在那裡有新天新地,有慈愛的天父,愛著她的主耶穌基督!我們一致同意,她的追思禮拜會成為極特別的一天,是『回家慶典』,我們所有的親人好友在送別的時候,無人穿黑帶白,而是穿著最漂亮的紫色衣,如彩蝶翩翩,開開心心地送她『回家』。固然,因為無法再在地上相遇,我們依然會落淚,但我們有著超越生死的最大盼望!我希望那些面對傷痛和疾病的人,無論是本人亦或配偶,在覺得前路迷惘的時刻,都可以向基督徒家庭學習,因為他們在建立家庭時有著明確的目標,他們所相信並傳承給下一代的是愛與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