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华人基督徒培训供应中心
制作|福音影视网
作者|泰文·维克斯 翻译|袁伟 王伟成
播音|沙龙
第九章:没有教会的福音 上集
想像一下,从别的星球来到地球旅行的你。星期天,在繁华都市中一个敬拜场合,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那里停放着各式各样的车。
你认为那一定是个广受欢迎的地方,因有一群朝圣者正往里面走去,让生命加添价值。
建筑大楼清晰可辨,每个人都知道该往哪里去。
一走进去,你就注意到有各种指示牌,告诉你现在在哪儿、该往哪儿去,有些墙壁上还挂着横幅和旗帜。
这是个美丽的地方。你已经做好准备,要在这里融入人群、乐不思蜀。
嗯,四处点缀着秋天的色调,橘色、棕色,甚至带着干草和玉米皮的色彩。
在这些地方,我们都被雕塑成为敬拜者,我们的情感和追求都被塑造。
在大堂走廊,人们伸手问好,表情和蔼可亲,帮你找路,带你欢度在那里的时光。
临走前,你手伸进钱包,说声再见, 出来,走向自己的车。
好了⋯⋯想象够了。
你知道我刚才描述的是什么地方吗? 不是教会,是本地的购物中心。
想想:大停车场、能辨识的建筑大楼、目录和指示牌。墙上的画面仿佛在说,你应该可以有这个「乐趣」。
五颜六色的应季装饰品,友善的员工,购买所期待的东西给你带来快乐。
「等一等,你让我以为你在描述的,是一个敬拜场所。不是吗?」
不错,商场就是敬拜的场所,就好像美式足球的体育场,也好像学术演讲厅,或是教堂。
在这些地方,我们都被雕塑成为敬拜者,我们的情感和追求都被塑造,
而我们对救恩的理解也是这样被陶冶而定型。
没有教会的基督徒
近年来,地方教会对基督徒似乎已经没有多大意义。
有些人根本不明白地方教会存在的重要性,而那些属于地方教会的人,也看不到定期参加聚会的需要。
许多牧师对这种缺乏委身的反应,就是想办法让人产生罪咎感。
所以,传递出来的信息就变成:「你既然知道该去教会,去就对了!」
所以人们星期日会去教会,不是因着福音, 而是罪咎感所驱。
但,罪咎感从来都不是最好的动力。
每个基督徒都应当明白:身为信徒,我们就是教会。
教会的关键功能之一,就是一起敬拜,然后分散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基督的荣耀做工。
希伯来书的作者谈到:与其他信徒一起聚会,是极大的荣誉。
他甚至警告信徒:「不可停止聚会」(来 10:23-25),不可忽略了一起的敬拜。
这类经文一直鼓励着我,因为藉此得知基督徒忽视团体敬拜并不是现今才有的事。
如果希伯来书的作者都看重这个问题,还刻意提出来,
可见早在新约初期,一些基督徒就不重视团契了。
福音派版本之没有教会的福音
福音派信徒特别强调个人要发自内心委身于神,也因此往往会淡化彼此之间的联合,漠视成为福音社群的需要。
有好几种形式之没有教会的福音,渗透进福音派信徒的生活中,以下是其中三种:
A. 制度化的教会源自异教
一本新近出版,名叫《异类基督教?》( Pagan Christianity?)的书,试图「探究我们教会做法的根源」。
批判当前教会敬拜程序的书籍常会出现,但很少有一本书,如此强烈地反对一切制度化的教会。
该书的作者相信,家庭教会(小组教会运动)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为惟有它才能真实地重现过去。
教会不完美,绝不是因为教会有组织架构,而是因为人本身就不完美。
它的论点大约是:
两千年以来,教会一直被严重误导,层层迭迭的传统扼杀了真正的基督徒体验。
为了恢复初代使徒教会,我们必须把教会看作是有机体、没有层次式的领袖或宗教程式。
今天的基督徒,应该考虑放弃有组织的教会,采取家庭小组,或者其他形式的基督徒团契,而不是那种集权的组织架构。
传统当然有可能对教会造成伤害。
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回到圣经,确认我们做事的缘由。
但是,将所有具组织形式的教会全然否决,却不是寻求复兴之路。
教会不完美,绝不是因为教会有组织架构,而是因为人本身就不完美。
B. 对基督徒来说,教会可有可无
一些基督徒陷入这种形式的假福音,是因为,他们以为:教会只是帮助你在属灵路上前行的一个不错选项而已。
你可以在其他地方,比方说大学事工、跨教会组织等,找到需要的帮助。
你可以找到能帮助你学习神话语的教材,自己做门徒训练;
也可以下载你最喜欢的牧师讲道,帮助自我成长。
我绝不轻看跨教会组织、网路音讯或门徒训练材料等有益的事工;
但是,所有这些事工,都应当被视为地方教会的帮助者,而不是替代者。
C. 教会是真正属灵成长的障碍
有些人认为,「教会」会扼杀灵性成长,因为教会扼制潜能。
那些离开教会的人,指责基督徒太不像耶稣了。他们说得没错。
最让我困惑的是,有些人自称跟随耶稣,却几乎完全不知道耶稣的一生。
有太多教会是在名称上(而不是在会友中) 带着「基督」;
教会成了联谊会,人们脸上的微笑,掩盖着罪和破碎的真相。
这样的教会,的确拦阻了那些爱耶稣、要更像耶稣的人追求真正的灵性成长。
但是,解决办法不是放弃教会,而是要挑战教会更像基督。
我们需要真实面对基督的生命、教导、死亡和复活的意义。
离开教会就表示灵性健康吗?逃离教会又如何能让我们更像耶稣呢?
耶稣为祂自己的新妇——教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期待着羔羊的婚筵;
但是,恐怕有些人把耶稣与教会无谓地对立起来,敦促着耶稣与祂的新妇步上离婚一途。
这种假福音为什么有吸引力?
有几个原因让基督徒——尤其是福音派基督徒,受这种假福音吸引。
A. 强调个人灵性
我们不希望仅仅用嘴唇敬拜神,我们想以生命来敬拜祂。
我们渴望与神建立个人关系,而不是那种不会带来生命改变的宗教习俗、礼仪。
福音派的基督徒相信,我们事奉神,不应该只是出于责任感或者爱,而是要源自被改变的内心。
所有这些想法都是好的。
但也要注意:这些都着重个人对神的感受,这种倾向会(也确实会)害了我们。
它也反映出我们的文化对无聊和传统的恐惧:
独奏者时不时地在改编曲目,讲道内容似乎不适用在我身上,主日学活动需要更多的志愿者等等。
现实生活的确是一团糟,但退缩到一个你为自己量身订制属灵经验的世界,更会阻碍你的成长。
B. 指出教会缺失 使我们勇于追求圣洁
对教会有理想的看法是件好事。但是,面对理想,我们有两个选择:
或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或以此麻痹自己以致放弃理想。
或许我们渴望一个充满基督的教会,是神以祂的方式让我们因着对成圣的不满足,从而操练信心、发挥想象力。
当我们看到教会的缺失,正可以增加我们前进的动力、追寻理想。
如果因教会的缺点就加以贬抑,显然是破坏了基督临到世上的目的。
没有一个地方教会是完美无缺的,
普世教会看起来更像是个偷情的不忠新娘;但是,我们仍要认同这群愚昧的信徒。
教会是神的家,也是神所爱的,是已经被主耶稣宝血所买赎的。
虽然我们在教会中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国度的临在,但教会仍是现阶段国度的标志。
如果耶稣乐于为不羁的教会献出生命,那我们岂不更应该以服事祂的教会为乐?
C. 我们不必服从外在权威
反教会的人,在西方特别受欢迎,这反映出我们文化中对权威的厌恶。
我们不想别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也不想将自己和个人计划服从于众信徒组成的身体。
从这个教会跳到那个教会,透过网络信息和灵修材料来喂养自己,用理论概念来表达爱,却不是实际处理会友中的各种麻烦,这些都容易多了。
抵挡假福音
没有教会的福音是假福音,因为它剥夺了我们在真实的、建立在福音宣告上的基督徒社群中的喜乐。
我们怎样才能既聆听批评教会人士的正当关切,又能坚持对福音社群的委身呢?
这里有几个建议:
A. 用你对教会的理想观念来推动改革
对我们为何用某种方式去敬拜产生疑问,是件好事。
我们应当愿意重新省察,甚至选择抛掉那些不合圣经的传统。
反教会的书籍,都过于理想化。它们假设初代教会没有玷污,没有来自人传统的败坏。
所以,我们需要回到初代教会, 事情才会更好办。
我对那些想要回到早期教会的人,提出一个问题:你要像哪个早期教会?
哥林多教会吗?
那个教会居然为其中一个人的乱伦关系感到自豪。
同时,聚会时的敬拜从不按照规矩,也没有次序。
加拉太教会吗?
保罗非常震惊地看到那个教会很快地放弃福音。
帖撒罗尼迦教会吗?
这个教会用世俗的方式忧伤,对自己亲人参与未来的复兴与复活没有盼望。
当然,我们可以学习初代教会。
但是根本没有什么原始、未受玷污、不败坏的初代教会,是我们必须效法追随的。
那些被没有教会的福音吸引的人,可能会尝试家庭教会。
可是,一旦他们在这些不同表现形式的教会里,发现同样的堕落、滥用权力,以及同样的世俗化时,那让他们远离体制教会的理想主义,也同样会破灭。
没有教会的福音不但不能带来教会复兴,反而会使教会分裂。
越来越多心灰意冷的教会成员放弃他们的教会大家庭,去寻求像第一世纪那种「纯教会」。
我们一直追逐着彩虹尽头的金子,最后才发现它之所以躲着我们,是因为根本不存在。
与其让理想主义将我们从地方教会带走,何不让我们的改革热情,驱动我们回到地方教会呢?
让我们回到恩典的福音。
好消息是给那些认识自己已经无可救药、悖逆、有罪、破碎和无能为力的人。
基督教是给失败者的,就是那些认识自己无法自救的人。
当我们完全掌握自己的罪性,就会看到教会正是由这些陷在困境与破碎的人所组成,只是这些人正被福音的大能,慢慢改变成为基督的形像。
我们为什么要期望教会达到一些高不可攀的理想呢?
我不是说我们不应该设定高目标,也不是说我们应当满足于没有基督或者没有福音的教会。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应该对破碎者群体(教会)与破碎的个人,有同样的耐心。
是的,基督徒是破碎、受伤、有罪、自私的,这些都是事实。
在教会中,我们很容易看到罪,但这正是我们彼此需要的原因。
我们需要帮助彼此勇于追求纯洁,彼此教导,互相鼓励,在基督所设的组织架构内彼此相爱。
正如我们需要耶稣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慢慢改造我们,成为祂的样式;
如果希望教会向世界反映出基督的荣耀,我们就需要有一群被耶稣充满的人在教会当中。
B. 爱有缺点的人-这是基督爱你的方式
你怎样用最好的方式,向世界显明你在基督耶稣里得到的赦免呢?
就是透过你饶恕教会里的人。
在一帧难忘的《土豆漫画》里,男主角莱纳斯(Linus) 大声喊道:「我爱人类⋯⋯只是我无法忍受人!」
切斯特顿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只花一点力气就学到如何爱我的同胞、恨我的邻舍。」
事实上,我们不断谈论要去爱别人,但只要碰到一点难处,很快就会放弃转开。
凯·德扬牧师指出:
社群的理想可以阻止你去爱真实的社群。那些最爱社群理念的人,往往也是对真实社群最不耐烦的一群人。
神不是呼召我们去爱一个理念,而是呼召我们去爱那些在基督里的弟兄姊妹。
菲茨西蒙斯·艾利森认为那些拒绝机构型基督教的人,有「幻影说」的倾向。
「幻影说」是古老的异端,认为基督只是看起来有身体,实际上是灵的存在。
艾利森写道:
我有宗教情怀,但不相信有制度的基督教。」这往往是幻影说的另一种讲法,言下之意即:「我想要没有任何含糊、没有任何挫折、没有任何体现属灵委身责任的灵性。」我想成为一个父亲,但我不想换尿布。我想成为足球队员,但我想在角落里做自己的事;训练的时候,喜欢来才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制度本身包含着理想、目标和价值观的具体实现。
但幻影说却对实践理想、价值观或爱情的具体责任表明了一种特有的抗拒。抽象地去爱和关怀实在太容易了;但真实面对换尿布、还债、离婚、聆听陪伴那些抑郁绝望的人群,才是真爱的考验。幻影说用宗教的方式,来逃避爱在肉身上的试炼。我们所有人都面临一种诱惑,就是成为生活的旁观者,而不是真实活在其中,接受生活的试炼。
·识·别·假·福·音·
没有教会的福音之谬误
• 故事:
圣经的故事情节,着重于个人对救恩及目标的需要。信仰社群是在故事外围。
• 宣告:
好消息纯粹是对个人救赎的宣告。
• 社群:
地方教会被看作对个人灵性可有可无的援助之处,是个人追求神的过程中可以丢弃的障碍。
圣 经 真 理 背 诵
•关于教会聚会:马太福音18:15-20;罗马书15:1-7;哥林多前书11:17-33,14:26;希伯来书10:19-25
•关于教会是基督的身体:罗马书12:4-8;哥林多前书12:12-27;以弗所书1:20-23;歌罗西书1:18
•关于「彼此」:约翰福音13:14、34-35,15:12、17;罗马书12:10,15:14;加拉太书5:13;以弗所书4:2、32,5:19、21;腓立比书2:3;歌罗西书3:13、16;帖撒罗尼迦前书4:18;希伯来书3:13;雅各布书5:16;彼得前书3:8,4:9;约翰二书5节
•关于成圣:约翰福音14:15;哥林多后书3:18,5:17;加拉太书5:16-17;歌罗西书3:8-10;腓立比书1:6,2:12-13;彼得前书1:15-16;约翰一书3:2;罗马书6:4,8:13,12:1,13:4,12-14章
《真假福音》
作者:泰文·维克斯
詹姆斯·巴刻等北美14位牧长联合推荐
感谢华人基督徒培训供应中心授权
有声版权归福音影视网所有
泰文·维克斯正在做一件对教会极其重要的事:暴露中间那些微妙但却困扰无数人的骗局。没有任何一个主题比福音更为重要;本书之外,很少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福音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挑战性和强大力量的书。
—马太·李·安德逊
(Matthew Lee Anderson)
THE END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
第九章:没有教会的福音 上
下期预告
第九章:没有教会的福音 下
为审判的日子做准备
往期内容
听完本章的内容,
您是否也在不觉中被这样的"福音"吸引?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