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道德主义的福音 上集
出版|华人基督徒培训供应中心
制作|福音影视网
作者|泰文·维克斯 翻译|袁伟 王伟成
播音|沙龙
我有个朋友,原本住在美国传统福音派地区,最近搬到美丽的犹他州,住在离盐湖城不远的一个大城市。他已经回应神的呼召去当传道人,并且在美国最原始的一个地方服事基督教会。
尽管美国其他地方正经历经济衰退,当地的经济却蓬勃发展。人们快乐诚实,孩子彬彬有礼,很少人酗酒。这是大城市,但犯罪率却低得出奇。
这里大部分人每周都参加崇拜,所以多数商业都在周日关门。
任何想要住在有益于家庭环境的人,都会喜欢住在这里。
然而,这也是美国最黑暗的地方之一。摩门教堂四处林立,没有人传讲真正的基督。文化植根于传统道德,却没有基督。
我的朋友在传福音时困难重重,因为听众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迫切需要救主,只认为道德和正直行为才是他们宗教热诚的目标。
福音派版本的道德主义
小时候,我很喜欢着色书中那种要找到「少了什么东西?」的书页。练习目的是要在图片中发现所缺少的一些东西。
为了寻找一些明显遗漏的部分,我要仔细浏览页面上每个小细节,真是有趣极了!
我想:我们教会是否有时就像着色书中那些「少了什么东西?」的页面。
我们有宗教的外表,扎根在传统道德上,还说最重要的是生命被改变,且对摩门教和耶和华见证人那样缺少基督的异端嗤之以鼻。
但有没有可能我们关于神的这套教理, 在属灵上是含糊不清的呢?
也许主要的问题不是教会中「少了什么」,而是「少了谁」。
我们有没有专注于基督及祂所行的?
对教会来说,离开福音而专注于道德主义,这种危险永远存在;对我们个人也是如此。
什么是道德主义?它如何表现在我们生活中呢?下面是几种识别方法:
A. 与神和好,却不管神是谁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参加教会的「奋兴会」。
当时的做法是邀请一位旅行布道家,来教会作为期一周的马拉松式讲道。这些聚会以传福音为导向,形式上仿效葛培理(Billy Graham)的福音布道会。我们鼓励教会成员,邀请尚未得救的朋友和邻居来听福音。
我还记得,在一些奋兴会中,布道家有非常明确的福音宣告,恳求大家投身进入基督的怜悯。
也有些时候,讲员疾呼听众「与神和好」,但他们从来没有清楚地解释耶稣是谁,以及祂成就的是什么。
有一次我在假期圣经学校帮忙,其中一名讲员在最后一晚总结整个星期来的福音讲道。
信息的大意是这样的:「我们都犯过错误,但是只要你相信耶稣愿意原谅你,你就可以得救。」
没有十字架,没有复活,也丝毫不提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得救。
离开的时候我想,这类的「福音介绍」,是否有摩门教徒不认同的地方?
值得感恩的是,有几位辅导员也警觉到讲道中不足的信息,后来都为孩子们补上了。
需要澄清的是,我相信我们需要呼吁人们来信基督。迫切呼吁人们悔改和有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呼召人决志时,我们不要忘记告诉他们为什么需要基督!
否则,我们就没有清楚地描述我们在耶稣里所认识的那位神,也没有教导他们:那位使我们称义的神,也是使我们成圣的神。
最后,我们会带给人们一种想法,认为神会洗净他们的罪,但他们要靠自己来回转,并且改变他们的生命。
B. 宣讲好建议,而不是好消息
还有一种让我们慢慢远离福音的本质,走向道德主义假福音的途径,就是以为基督教的基本内容是怎样作个好人。
我们由始至终应该强调的,是神在基督里为我们所成就的。
可是, 我们有时却把重点放在规范上,以及基督徒应该怎样作个「好基督徒」。
当道德律成为基督教的本质时,我们已将好消息变成好建议。
给人提供好建议,教人如何生活很容易,听众也很乐意接受。
因此一不小心,我们就可能让人以为基督教是在谈良善和好行为,而不是讲基督已经成就的。
这其实已经削弱了那具爆炸性的消息,就是那位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乃是复活的君王!
假福音告诉我们:只要心里有神,生活就能得到改善。
消息的核心变成:改善你的家庭生活、好好处理你的财务,或是有个更美满的婚姻。
福音也可能变成:如何提高自尊、如何更长寿,以及如何借着关心他人获取良好的自我感觉等建议。
好建议可以写成畅销书,但福音却会改变人心;好建议大受欢迎,但福音却充满大能。
C. 从恩典开始,又回到律法
不久前,我买了一台配置最新版本操作系统的电脑。
微软公司承诺提供流畅的用户使用体验,但每次系统更新都弄得我晕头转向。
每当我早晨打开电脑,由于硬盘驱动器忙于作背后操作,我都要忍受漫长的启动时间:加载系统更新⋯⋯重新安装⋯⋯等待重新启动。
系统更新原本应该增加电脑的工作效率,如今却成为让人心烦的源头。
我们在与基督同行的时候,有时也会面临同样的烦恼。
初信时,我们降服于神在福音中带来的恩典,因信称义也使我们生命充满属灵能力;这时,福音就像我们新的操作系统。
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又回到以律法为中心的生活。
福音就像操作系统,而律法却如同电脑的系统更新。我们重新开始新生命, 但为了使生活顺心,我们还是依赖律法来更新我们。
不幸的是,我们的灵性长进迟缓,挫折感却不断累积。律法的泥淖使我们寸步难移,我们开始质疑自己对福音的委身和笃信。
就好像只要电脑慢得像蜗牛爬行,我们就会对它吼叫:「怎么回事?」
当我们看到自己灵性上缺乏长进,就会扯着自己的头发说:「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初信之时,那荣耀的福音真理,就是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己的福音,已经渐渐被许多不以这一信息为根本的内容所包围。
律法是神美好的礼物,它向我们展示了神的心意,显明我们需要救恩。但律法却不是恩典的补足剂。
我们太多时候认为,得救当然是靠恩典,但是⋯⋯这「但是」真是要人命!因它代表生命改变所需要的,是在恩典之外。
无论你在「但是」后面加上怎样的好行为都不重要(比如你要什一奉献,你要放弃这个或那个,你要传福音)。「但是」一词让操作系统的更新陷入泥淖。
生命的改变不是在「但是」后面,而是从「现在」就开始了。
因为你是靠恩典得救,所以现在你有自由以各种方式为神而活。
生命改变的根基惟独在福音之中,而不是在律法的更新之中。
基督徒的生命若以律法为燃料,就永远不会按照应有的方式运行。只有福音才是独一的动力。
我们所有的好行为,必须来自单纯的感恩,而不是那些不断告诉我们要重新启动、再次开始的更新系统。
D. 福音宣告的灵意化
另一种把我们从福音引向道德主义的方法是:将好消息灵意化。
我们不是专注于基督的生命、死亡和复活的历史,反而以基督故事为主题,去提供人一个自救的信息。
例如,我们把基督复活的信息变成这样:「基督已经复活了!所以现在你需要认识到你有能力奋起,现在是你重新开始的时候了。」
听到了吗?我们把福音变成了什么?我们已经将死人走出坟墓这样一个令人振奋、改变世界的消息,转变成一个你在其他地方也可以找到的自救教导。
我们都有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倾向。如果不小心,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快速滑落、变得灵意化。
马克·嘉利(Mark Galli) 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他在这方面所受到的挑战:
我在圣克罗门诺(Sacramento)牧养教会。主日崇拜后,一群寮国难民来找我,要求成为教会会员。我们教会曾资助他们,但他们参加教会崇拜只有几个月,对基督教信仰也只有一个初步了解。
因此,我建议他们花几个星期一起查考马可福音,来确定他们了解委身基督和教会意味着什么。他们愉快地答应了。
尽管这些寮国人缺乏对基督教的认识,或许正是这一点,查经过程是我所经历过最为有趣的。
读了耶稣平静风浪的章节后,我就像对待神学上更成熟的信徒一样,问他们哪些是他们生活中的风暴。
看到他们困惑的眼神,我便详细地解释: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暴—难题、忧虑、烦恼、危机等等,这个故事教导我们:在这些风暴中,耶稣可以赐给我们平安。「那么,什么是你们的风暴?」我问道。
又是一阵令人不解的沉默。最后,其中一名男子迟疑地问:「难道你真的是说耶稣在风暴中平静了风和海吗?」
我以为他觉得故事让人难以置信,而我却不想因神迹奇事的问题分心,所以回答说:「是的,但我们不应该在神迹的细节上打转。我们应该记住的是,耶稣可以平息我们生活中的风暴。」
又是一阵尴尬的沉默,随后另一个人答道:
「嗯,如果耶稣可以平静风浪,祂一定是大有能力的人!」
耶稣是大有能力的人。事实上,基督徒相信祂是造天地万物的主,因此,祂的权柄当然在风浪之上。
这个回答引起他们频频点头,彼此兴奋不已地交谈个不停。除了我,房间里充满了敬畏和惊奇。
我突然意识到他们比我对故事掌握得更好,我终于承认:「是的,耶稣是大有能力的人。事实上,基督徒相信祂是造天地万物的主,因此,祂的权柄当然在风浪之上。」
嘉利的经历向我们证明:当有爆炸力的福音宣告被灵意化的自救所取代时,我们就失去了对福音的敬畏和惊奇。
当我们对神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行过的大能奇事失去敬畏之心时,我们也对神恩典的奇异失去了惊奇。
这种假福音为什么有吸引力?
和本书中其他假福音一样,道德主义的福音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以下是这种福音有极大吸引力的原因:
A. 道德主义的福音很安全
道德主义对福音宣告的首要攻击是,它将关于耶稣的福音转化成改变个人生活的动力。
这种转化扭曲了对人类堕落的认识,让我们的问题专注在我们所犯的罪行上,而不是我们的罪性。
可是,圣经教导我们:罪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我们罪行的源头是邪恶的内心。然而,道德主义的福音则认为我们都是与「罪行」争战的好人。
这种假福音为什么让人感到安全呢?因为你可以列出一张容易管理的罪行清单,仍然由你掌控。只要弄清楚你想要控制的罪行,然后努力对付那些罪,就这么简单!
基督徒的生命变成三、四个简单的步骤。你从神那里得到许可,来纠正自己的行为。即便你不认为自己会没罪,但你至少尝试过,那才是最重要的。
称义来自你努力达成你(或者教会)为自己设下的道德期望。神不再期待你变得完美,只是要有改善。
所以教会就像家得宝公司(Home Depot)的标语:
「你做得到,我们帮得到!」
B. 道德主义的福音吸引我们,是因为我们向往普世道德观
不久前,我和一个大学生吃午饭,他正面临一些从小领受的道德挣扎,因为他的新朋友不认同他在教会中学到的道德标准。
谈着谈着,他显然认为父母和教会有某些不必要的论断。「谁能够决定哪些行为是错的呢?那根本不关我们的事。」
当我进一步与他谈到那些新朋友时,我指出他的新朋友,就同他所认识的教会中严谨保守人士一样,都在论断人。
他朋友们所论断的,是那些不回收物品或吃有机食品的人;他们只是换了个道德标准而已。
玛丽·埃伯施塔特(Mary Eberstadt)在M《政策检讨》(Policy Review)中,比较两个假想中的女士,祖母贝蒂(Betty)和她三十岁孙女珍妮弗(Jennifer)。
贝蒂不想根据别人吃什么来论断他们,而珍妮弗不愿依据别人的性生活来论断他们;但二人都坚持的是,有对与错的分别。
用假想的贝蒂和她三十岁的孙女珍妮弗为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面对食物和性,她们的个人道德观念正好完全相反。
贝蒂关心营养和食物,但她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延伸到道德论断上。比如认为别人应该像她一样,在食物的问题上作对的选择,不然就是错的。事实上,她认为这种引申是错误、没有礼貌、不必要的论断,不应这样做。
同样,珍妮弗对其他人的性生活,关注到一定的程度;但是,她很少将自己的意见引申到道德论断上。事实上,她认为这样的引申是另一种错误,因为那是不礼貌、不必要的论断, 也不必这样做。
但另一方面,珍妮弗十分肯定自己对食品的意见,也觉得在更深的道德层次上,她的意见也是正确的。比如,她认为别人应该像她一样来对待食物。
而另一方面,贝蒂在她所说的性道德问题上有着同样的感受。
你看到了吗?对判断的渴求深深根植于人的内心。
每个世代的人,可能在道德观和价值观上有所不同;但是,所有人都在寻求普世的道德观。
我们生来就是道德主义者,神已经把良心给了我们,向我们启示:这个世界出了问题。同样,在内心深处,我们都知道自己是有问题的。
在内心深处,我们都知道自己是有问题的。
道德主义以乖谬的方式满足我们对普世道德的渴望。
我们依据社会的接受程度,来寻找可以定义道德的方式。
随着社会道德标准的转移,迎合当前的、拒绝旧有的道德标准,就能让我们感觉良好。讽刺的是,这看来不过是许可,实际上却是对新道德标准的委身。
不幸的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道德永远不会改变我们的内心。为了在外表看来不错,我们坚持一定的道德公约。
道德主义的福音满足我们对道德和善良的渴望。
可惜的是,道德主义虽然会让我们成为正直好公民,却仍能引导我们直接下地狱。
C.道德主义的福音,强调的是已被更新的品格
这种假福音有吸引力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正确地认识到: 救恩理应导致我们品格的转变。
太多的基督徒,用他们的嘴唇信靠基督,却用他们的生活方式否认祂。
问题在哪里?答案是基督徒没有好行为!
解决方法呢?就是教他们如何行事为人。
所以,我们用律法去操练那些刚信主的人,帮助他们改变言行举止,开始像基督徒一样。
我们把福音仅仅当作进入基督徒大家庭的切入点,而行为矫正才是基督徒生活的面包和奶油。
不幸的是,当我们将重心放在行为改变,而不是福音结果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掌控我们与神的关系。
我们假设福音会使我们称义,而律法使我们成圣;
但事实上,福音才是基督徒生活有力的燃料。
好行为永远是福音的果子,而不是根本。
·识·别·假·福·音·
道德主义的福音之谬误
• 故事:
将罪的本性等同我们个人所犯的罪。因此赎罪来自在神的帮助下,运用我们的意志力。
• 宣告:
福音是灵性指导,帮助我们透过世上的努力,来赢取神的喜悦,并赐福给我们。
• 社群:
教会是一个与我们有共同信仰之人聚集的地方,我们互相肯定并且持守社群的标准。
圣 经 真 理 背 诵
•两种远离神的方式:路加福音15:11-32
•内心转变的必要:诗篇19:12-14,51篇;以西结书11:19,36:2-6;罗马书7:7-25
•神工作基础之上的圣经命令:罗马书6:12-14;加拉太书5章;歌罗西书3章
•因信称义:罗马书3:28;加拉太书2:16,3:11;雅各书2:18-26;提多书3:3-7;提摩太后书1:8-9
《真假福音》
作者:泰文·维克斯
詹姆斯·巴刻等北美14位牧长联合推荐
感谢华人基督徒培训供应中心授权
有声版权归福音影视网所有
泰文·维克斯正在做一件对教会极其重要的事:暴露中间那些微妙但却困扰无数人的骗局。没有任何一个主题比福音更为重要;本书之外,很少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福音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挑战性和强大力量的书。
——马太·李·安德逊
(Matthew Lee Anderson)
THE END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
第五章:道德主义的福音上
下期预告
第五章:道德主义的福音下
如何抵挡道德主义假福音
往期内容
听完本章的内容,
您是否也在不觉中参与了这样的"福音"?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