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永恒在召唤》连载中
出处:福音FM“有声书苑”作者:里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
进入福音FM网站收听完整专辑
CHAR 7 进入永生
NO.6 临终时才信耶稣岂不更好?
信耶稣就是永生
由于人的种种难处,加上罪的捆绑,人无法凭己力冲破痛苦的网。以为随自己的心意去生活便能心满意足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还有人说,“基督教强调的是死后的永生;我所追求的却是在死之前如何使今生快乐。”是的,不信主的人事业有成、婚姻和谐、富裕通达也不乏其人。但一个敢于诚实面对人生的人却无法否认在这种成功、和谐和富足的光环之下,掩藏著的是充满挂虑、痛苦挣扎和饥渴的心灵,只是他人不一定知晓而已。
按世人的本相追求来的各种快乐(包括罪中之乐)是转眼即逝的,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空虚和不尽的忧虑。
此外,以为永生是人死后的事,乃是一种误解。前面已经谈到,信耶稣是要得到神赐给的新的生命。
当一个人认罪悔改、接受耶稣做个人的救主时,神的圣灵就永驻其身。信徒便与永生的神相连接,就有了 永生。正如《圣经》所教导的,“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 七 3)。所以永生从一个人相信耶稣的时候就开始了。基督徒不仅有在肉身死亡后进入天堂、与神同在的荣 耀的盼望,同时也有平安、喜乐、丰盛的今生。
主耶稣恳切地呼召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十一 28)。
又 说,“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 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 31~33)。
耶稣的门徒们 根据他们的切身体验劝戒大家:“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著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 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四 6~7)。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 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前五 7)。我们虽不能掌管明天,但有这位全知、全能的宇宙万物的主宰 在前面指引,我们的内心岂不会大感平安么?
相信耶稣后,我们便成为神的后嗣,生命注入了永恒,心灵真正得到满足。我们知道在地上的短短百 十年远不是生命的全部,就不会拼命抓住名誉、金钱、权势等不放,而能真正超脱、淡泊,去掉许多烦恼。
在逆境中,基督徒“深信无论是死,是生,使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 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罗八 38-39);
在困苦中,基督徒懂 得,“我们这至暂至短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四 17),使我们得到安慰和力 量。有人说得好,基督教信仰不是用来解释苦难,而是用来承载苦难的。这样的生活才真正是喜乐的。
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远不 死”(约十一 25~26)。
基督徒明白,肉体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始;死亡是一 扇门,通向更丰盛、美好的境界。因此基督徒能坦然面对死亡。
有一次,我们的儿子突然对我说:“只有基督徒才真正懂得什么叫„视死如归‟。”他悟出的道理很对。很多人都说“视死如归”,可“归”到哪里去呢?基督徒清楚知道,他们将归到主耶稣在天上为他们预备的家。与前面谈到的墓志铭相比,基督徒的生死观更加超然、深刻和机智。
傅来恩在《人是什么?》一书中有两个例子。“波那尔(Andrew Bonar)有一次将他的《利未记注释》 送给司布真(C. H. Spurgeon),司布真从这本书受益不少,于是又将这本书寄还给波那尔博士,请求他将 他的签名和相片附在书内。波那尔不久之后寄还这本书,并附上一个条子,
“亲爱的司布真,这里是我的书,并附有我的亲笔签名和相片。如果你愿意再多等一小段时间,我就会比相片上更好看一些,因为我将 要去见他,那时我就会象他。” “著名的《圣经》教师艾因赛(Harry Ironside)有一次说,他不需要昂贵的墓碑,他只要一块空白的牌子,上面写著,”靠恩典得救,得到更新和修补之后再出来”
一九九六年三月份发行的《主爱中华录音事奉中心 . 中国基督徒作家基金会通讯》第三期上,这两个机构的创建人雷兆轸夫妇冲破传统的阻力,将他们的遗嘱公开刊登出来,决定把遗产的绝大部分奉献给这两个机构。雷妈妈还写了《我的遗嘱附录》,感人至深。现将全文录后,以飨读者。
一、我回天家后,我身上任何一部分还能用的,请用来帮助需要的人。先是基督徒,后是一般人。然后将剩下的烧成灰。决不要按人间遗传,有什么向„遗体告别‟。
二、我的骨灰,最好撒在我住的房子前后松树旁。因为那是很好的骨肥,而且方便。我一生在此房住得最久,从建筑、维修,一直到我回天家,都有我的爱和关怀。但如果要来的接班人不喜欢,也可将我的骨灰装在普通玻璃瓶内,用强胶封住。千万不要买特别的骨灰盒,太贵了,又没意思。等有人回大陆游玩,顺便可带到张家界国家公园,撒在风景最美的地方。张家界在湖南长沙附近,那是我人间的故乡。我这样做,是要免去占人间一席可用之地。旧约虽有亚伯拉罕买地葬撒拉,但新约就完全没有提这样的事了。
三、我走后,希望不要有任何悲伤的情绪,反而要快快乐乐。如可能,请举行一个„欢送雷妈妈回天家的布道大会‟。我争取录好我最后一次传福音的讲道录音。如没有,就请牧师传福音,或任何弟兄姐妹作见证,救灵魂。那才是最合神心意的大事。
四、在欢送会上,只在我相片下放一盆鲜花。如有任何人送礼,请将钱奉献给《主爱中华录音事奉中心》和《中国基督徒作家基金会》,帮助救国救民,建立天国的事业。谢谢大家的合作!”
亲爱的朋友们,基督徒们所展示的人生观、精神风貌不正是我们所渴求的吗?为何非要等到临终前、 而不是现在就接受主耶稣呢?
小伙伴们动起来吧
欢迎你们留言,写下你们感受。
下期预告
游子吟-第七章进入永生-有的基督徒也不怎么样!
常听到朋友这样批评道:“有些基督徒的表现还不如非基督徒呢!我何必要成为基督徒? ”是的,有些 基督徒确实不怎么样。这样的基督徒在生活中缺乏见证,以致使一些朋友追求真道的心冷淡下来。他们将 来在神面前是要作出交待的。作为基督徒,我们应常常省察自身,是否活出了基督的样式,非基督徒朋友 能否从我们的言行中受到激励?
书籍简介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学生、学者赴美求学、深造,有机会接触基督教。不少人开始翻阅《圣经》,步入教堂。然而,"神六日内创造天地万物","死人复活"像一盆盆冷水劈头盖脑浇来。他们或满心疑狐,或面露轻讽。唯物主义、科学至上和世俗骄傲横卧在神与人之间。 作者里程也曾经过如此挣扎,为了帮助更多人拆除心中藩篱,也说服自己,于是按《圣经》的观点,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探讨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写了此书。祈愿更多人能够谦卑地走近神、亲自面对神。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里程,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78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81年获硕士学位。1982年赴美,1987年获密西根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俄亥俄大学和西方储备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工作。1993年至今在威斯康星医学院从事医学基础研究工作。 作者长期崇尚无神论和个人奋斗。在神的大爱的感召下,逐渐认识了基督教信仰是客观真理,遂决志信主,1992年复活节受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