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神学派别的专有名词简介
讲员:林慈信博士 录入:hyidan22
我们学习神学的过程中,早晚会碰到很多的专有名词,特别是教会或者是神学上的派别的名词。比方说有一些是跟我们距离比较近的,例如:基要派,敬虔派,福音派。还有,我们相信宣教,我们相信敬虔是必须的,甚至我们相信护教也是必须的。所以,基要派,敬虔派,福音派,宣教运动,护教运动这些词,是跟我们比较靠近的。我想重视与神、与主耶稣基督有好的关系的基督徒,对这几个名词都会愿意认同的。
然后,另外有一些名词,比方说,康德、自由派,存在主义,新正统,这些名词我们比较陌生,我们心中对它们的认同,也有一层隔膜。
最后,第三种名词是似是而非的,就是说,又好像愿意认同,其实有它微妙阴险的地方,就是“新福音派",还有“后保守福音派",甚至还有一种叫“后自由派”的,跟我们福音派听起来又好像很像的。
这些名词都代表着一些很具体的对信仰的看法。所以,今天我们在这堂很快的,大概用十到十一个名词,来走过两千年的教会历史。我们不是顺着时间的次序来读的,我们是顺着一种很自然的身份认同的次序来看。
第一,我们是基督新教或基督教。意思就是说,我们不是天主教,也不是东正教。为什么呢?三个原因:
1. 我们相信唯独圣经。唯独圣经是信仰权威的问题。天主教把教会,特别是教皇的地位放在与圣经同等,也就等于说在圣经以上的一个地位。我们是基督新教的,因为我们相信唯独圣经,圣经是我们最高的权威。任何的教会,包括天主教都不能够取代圣经这个最高的、唯独最高的权威。
2. 我们相信唯独信心。这个唯独信心并不是说我们得救的唯独的盼望、唯独的根据是信心。不是的,我们得救唯独的盼望和根据,是耶稣基督,祂的恩典,神的恩典。
信心是什么呢?信心是神的救恩(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救恩)是怎么样临到我们的——这个是讲到救恩途径的问题,不是根据的问题。我们说唯独信心,我们是唯独借着信心(throgh faith),而不是靠信心,圣经里有时候是说出于信心,但这个“出于”,不是指靠信心,而是指借着信心得救称义。也就是说,我们不认同天主教,认为信心还要加上行为,特别是圣礼,才被上帝接纳。我们不是说信心不要加上行为,我们乃是说信心加上行为人才称义,那就表示说这个行为或圣礼在神面前是有功劳的,这个是我们不认同的。信心也没有功劳,何况是行为。
3. 我们相信唯独基督,除祂以外天下没有赐下别名可以靠着得救。也就是说耶稣基督是神和人之间唯一的中保。圣人不是。天主教的圣人,最高的那位就是马利亚,天主教有几百上千的圣人。这些圣人就很像佛教的菩萨。菩萨是什么?菩萨跟圣人一样,在生前赚的功德多到有余别人可以拜托他去用,借他的功德,去拜托马利亚或拜托耶稣或拜托神来可怜我们。
我们说不是的,我们得救跟成圣的功劳,完全来自耶稣基督。所以我们是基督新教,有这三个原因。
所以假如说我们是基督新教而不拜马利亚,这个没有把事情的真相讲出来。我们不拜马利亚的理由是因为马利亚跟我们一样,是没有功劳的,特别没有剩余的功劳让我们去借、去用,来到神的面前。我们神人之间的中保,唯独是耶稣基督。我们说我们没有教皇的,是的。为什么呢?我们不相信教皇的权柄可以与圣经的权柄一样。我们说我们是基督徒,我们没有弥撒的,是什么意思?弥撒是天主教徒要靠它一次一次的得到一点点的救恩。我们说不是,救恩是借着信心而来的。
第二,我们是相信三位一体的。
在这方面,刚才我们先讲了我们不是天主教徒,也不是东正教徒,但是在第二第三第四这三方面,我们又要考虑到两千年的历史是我们的遗产。第二点是我们是相信三位一体的。我们相信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是神。圣父在永恒里是子之父,子在永恒里是圣父之子等等,这些跟天主教就完全一样了。除了一点是东正教不承认以外,东正教跟我们在这一点也是一样的。
因此,第三,我们是相信圣而公教会(或大公教会)的。大公教会的英文是catholic或者是ecumenical。Catholic在这里不是指天主教,Ecumenical在这里也不是指普世基督教协(WCC)。Eecumenical这个字就是全世界的意思,Catholic同样,也是指大公普世的意思。我们相信圣灵从来没有‘没有见证人的‘,就是从来没有一段时期,圣灵是没有见证人的。我们相信圣而公的教会。
现在回到第三点。
第四,但是,我们同时坚持要有正统的信仰,而“正统”这个字orthodox,恰恰是东正教的名字,但我们不是指东正教的意思(东正教那个正字就是orthodox,正统那个“正”字)。我们说我们是正统的意思乃是说,我们相信圣经的默示,圣经的权柄,我们相信圣父圣子圣灵,我们相信耶稣基督是唯独的救主等等。这些正统信仰,在某一些新派的教会里面,也有基督徒跟传道的人相信。正统意思就是说,在历年来必须要有的、最起码的基督教的信仰或信念,这叫正统。
第五,我们是福音派。这个词是最麻烦,最头痛的。
我们来看四方面:
a. 我们先来看欧洲对Evangelical(福音派)这个字的用法,特别是德文,还有西班牙文。举个例,假如今天我们到菲律宾,有人问你,你是基督徒吗,你说我是,他说你是天主教徒哦,你说我不是天主教的,他们就会说,哦,你是Evangelical的,你是福音派的。这意思就是说,你是基督教的,不是天主教的。
所以,Evangelical福音派这个字,在西班牙文和西班牙文文化的世界里,就是指基督新教。德文也是一样。所以当新正统的巴特写一本书叫 Evangelical Theology (《福音派神学》)的时候,他的意思不是我们所说的福音派,他的意思就是Protestant Theology,更正教基督新教的意思。所以在德文的世界里,Evangelical这个字也是指基督新教。
所以在美国有个宗派叫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福音路德宗,福音信义宗。它这个福音,就是指基督新教,基督教信义宗的意思。所以,这对我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却让这个名词的所指,弄得非常混乱。
b. 现在我们来看Evangelical这个字,在过去三百年是怎么用的。
我们知道在1730年代,英国还有北美洲(当时还不叫美国),发生过大复兴,其中一位比较有名的领袖(不是唯一的,是其中一位的领袖),就是约翰·卫斯理。好,这个运动慢慢结束了,卫斯理兄弟也去世了,他们有第二代的传道人和信徒,还有第三代第四代的,比方说第三代、第四代就包括了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就是那位英国国会议员,一生致力推翻奴隶制度。他是卫斯理复兴运动的果子,可以说是第二代或第三代。
英国的圣公会,包含了一些很像天主教的,烧香点蜡烛、跪在圣像面前的那种,也包括一些糊里糊涂的、懵懵懂懂的中间派;也包括一些卫斯理所影响过的,火热爱主读经祷告传福音的。最后那一派就是受到卫斯理时期的复兴影响的、英国圣公会的传道人或者基督徒,就叫做Evangelicals。这是英语世界Evangelical这个字的用法。
再来一次:德文Evangelical就是基督新教,西班牙文Evangelical就是新教;英文Evangelical就是指卫斯理时期复兴结下来的果子,就是第二、三、四代的传道人和基督徒,他们被不是福音派的圣公会分子,称为福音派(the Evangelical Party)。因为英国是政教合一的,英国的圣公会的元首就是皇帝或者女皇,所以当他们说Evangelical Party(福音派)这个所谓党派的意思时候,他们的意思不单单指教会里的Evangelical party那个福音派,也指国会里的福音派,包括这位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要推翻奴隶制度的那位国会议员。这是第二种用法。现在来看第三种:
c. 很明显的,到了19世纪,英国这样用Evangelical这个字的时候,美国也有它的发展。
在19世纪,我给大家简单的一个粗略的定义,这个是在c跟b之间,我应该多加一项。美国在19世纪,Evangelical福音派就是指长老会、公理宗、卫理公会和浸信会,大概是这个意思。我举个例,比方说基督教青年会(YMCA,184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创办的)。19世纪的青年,如果你要加入YMCA做会员的话,就要求你必须是福音派教会的教友(a member of an evangelical church),它大概意思是说,你应该是长老会、公理宗、卫理公会、浸信会的会友的意思,很广泛的用法。
但是到了20世纪,下面我们会解释的,到有了自由派和基要派之争的时候,简单的说,基要派输掉了大的教会、宗派、神学院,和宗派下面的差会,都落在了自由派的手上。所以到了20世纪1940年代的时候,福音派是谁呢?福音派就是那些在基要派跟自由派之争中,被逼赶出来或是自己自动退出的,他们重新组织成为福音派。但是在1940年代之后的福音派,是没有一个宗派作代表的。福音派可以指圣公会、路德宗、改革宗、长老会、公理宗、浸信宗、卫理公会、神召会、灵恩派、独立教会、贵格会、门诺会(就是重洗派)等等,这些宗派中都有福音派。
那什么叫福音派呢?最早的定义就是跟自由派争辩的基要派,但是他们被逼或自愿离开了,所以现在福音派的象征人物只有一位,就是葛培理。所以,对福音派最粗略的定义,就是任何喜欢葛培理的人(anybody who likes Billy Grahm)。当然这是开玩笑的,但是它也不是没有意思的,因为这就代表着福音派是没有一个正规教会组织的。
到了1970年代,以1976年做为一个里程碑。1976年一位美南浸信会的会友,Jimmy Carter(卡特)当选做总统了。他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位自称、自认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当总统。那一年,时代周刊就称1976年为福音派之年(the year of the Evangelical)。福音派开始从极度的政教分离,摇身一变成为跟左翼政治竞争的一个政治压力团体。
我再说一次,本来(基要派)是对政治不闻不问的,突然之间有了吉米·卡特,也有些人组织了一些压力团体。压力团体是民间的,不是一个政党,但是它会支持某个政党的某一位候选人。比方说,支持吉米·卡特,或者2004年支持小布什等等。福音派从来就没有一个教会宗派的基础,虽然它有一些联会,但是从政教分离又变成参与政治。
在过去30年来,我说We behave badly,我们这些美国福音派常常行事为人非常差劲。比方说游行抗议的时候,某些极端分子会拿着些牌子说,“上帝恨恶同性恋者”,而且是用非常贬义的一个同性恋标签(God hates fags),所以,最近有人特别是D. G. Hart(威敏思特以前的图书馆馆长),他写了一本书,说福音派死了,这个名词已经没有用了,它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合一的运动,从来就是一个松散的,从路德宗、荷兰改革宗和长老会,到灵恩派、独立教会,极端分子都被称为福音派。所以这个名词是不太有用的。
社会学家在1990年代初,给福音派一个定义,有四个特征:第一是注重祷告,第二是注重读经,第三注重悔改、信心得救,第四是注重传福音的。
这是个非常肤浅的定义,因为福音派绝对不仅仅是指祷告、读经、信主、传福音,我们福音派有两千年来的圣经的、还有早期教父的正统的传统。我们又经过了宗教改革,相信因信称义,拥有这么丰富的神学传统,包括清教徒的,很多敬虔的跟宣教的运动等等。所以说福音派就是祷告、读经、信主、传福音,这就算是福音派了,这是外人,社会学家给我们定的。
最后第四(d),我们是福音派,福音派这个名词不单是太过笼统,空洞,甚至因为政治参与的缘故,被污染了。不但如此,而且福音派里面本身就起了变化。
1943年NAE(美国全国福音派协会)成立,当时福音派和新福音派是同义词。新福音派就是主张不要这么狭隘,我们还是可以坚持我们正统的信仰,但是留在一些比较新派的大宗派里面,继续传我们的福音。所以当时不同的地方,只是你留在大宗派还是不留在大宗派。
1947年富勒(Fuller)神学院成立了,当时他们是非常正统的信仰,他们是改革宗的,但也有改革宗浸信会的神学家,比方说卡尔·亨利(Carl Henry),就是《神、启示、权威》的作者。所以,1943年到1947年,说自己是新福音派,只不过是说在姿态上不要狭隘,要接纳那些留在大宗派的牧师、传道人跟信徒,还有要向西方或者全球文化进军,要改变文化,要从事护教等等。所以这是很正面的一种姿态。
1965年,同一间的富勒神学院的院长哈柏(David Allan Hubbard),就接纳他的好朋友,也就是创办人的儿子丹尼尔·福乐(Daniel Fuller)作教授。丹尼尔·福乐去了德国留学回来之后,他不再相信圣经无误。所以从1965年开始,富勒(神学院)还是自称是福音派。
到了1970年代,他们也愿意用New Evangelical(新福音派)这个名词,特别是相信圣经无误的,就指富勒是新福音派。所以,“新福音派”,到了大概1975、1976年之后,就是指那些不坚持圣经无误,但自称是福音派的福音派。
我再说一次,不坚持、不相信圣经无误,或者他也不说自己不相信,但是觉得圣经无误这个名词是历史的包袱,非常的不方便。约翰·斯托德(John Stott)是其中一位这样的福音派,他是非常不喜欢圣经无误这个名词的。巴刻(J. I. Packer)是非常坚持用圣经无误这个名词的,两位都是福音派的圣公会的神学家,斯托德就不信圣经无误,他不相信、也不坚持相信地狱是真的。巴刻是坚持的。所以到了1965、1975这段时期,新福音派就是指那些不相信圣经无误的福音派。
最后,到了2000年代(现在),我们有些福音派,简直是不相信上帝是无所不知的,也说福音派太过注重十字架的救赎,应当在多元的宗教世界里面,寻觅人类的和睦、和平,也就是说,不要坚持绝对真理,这些可以叫后保守福音派,或者叫正在浮现中的教会(the emergent church),或者post-conservative evangelicals。
所以福音派本来在1940年代之前,跟基要派是同义词;到了1965年之后,有些福音派不再相信圣经无误;到了70年代,他们就自称为或被称为新福音派。新福音派,比如说富勒神学院,保持他们这种不相信圣经无误的姿态,已经40多年了。所以今天你去加州,假如你要买一些非福音派的书,富勒神学院的书店是一个非常好的去处。
我也需要买非福音派的书,最新的、现代的、后现代的天主教的在讲什么,最好的去处就是富勒神学院的书店。假如你要买一些达拉斯神学院教授最新的圣经注释书,你就休想,不要去那些地方买了,他们是不会放在书架上的。威敏思特最保守的那些神学家的著作,除非放在教会历史、清教徒那一栏,或者是教牧学博士必读的补习神学课程里面,有些最浅的;不然的话,他们的主流已经把历代的基要派,包括改革宗、时代论,都排除在整个主流福音派之外。简单的说,40年代之前的福音派这块招牌,被抢走了。
上 期 内 容 伯克富神学导论10讲——问题解答二 信仰思潮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