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S·路易斯~
第三篇 友爱 六
我在前面提醒过大家,本章的任务主要是重建友爱的地位。 我希望以上几页已经清楚地说明,为什么古人认为友爱几乎能使人超越人性,至少对于我来说不足为怪。
友爱是高度灵性的,它不为本能所左右,(除了爱本身自愿承当的责任外)不受任何责任的约束,几乎没有任何嫉妒,也彻底不存在需要被人需要。 在人类的想象中,天使之间的爱可能就是如此。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在此,我们发现了一种自然之爱,这种自然之爱就是大爱本身?
不要着急下这种结论。 我们首先要意识到,灵性的这个词具有多种含义。
在新约的很多经文中,这个词的意思是“与圣灵有关”。 在这些经文中,灵性的东西,根据其定义,就是善的。 但是,当灵性的只用来表示与肉体的、本能的、动物性的对立时,灵性的东西未必就是善的。
宇宙中既存在灵性的恶,也存在灵性的善,既有圣洁的天使,也有堕落的天使。 人最严重的罪是灵性上的罪。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说友爱是灵性的,即意味着它本身圣洁,没有瑕疵。 有三个重要的事实仍然需要考虑。
第一个事实前面已经提到,即上司对部下之间的亲密友谊往往感到不放心。 这种不放心可能没有道理,也可能不无根据。
第二是大众对一切密友圈子所持的态度。 对这类圈子,他们的称呼或多或少都带有贬义:最好的称呼是“一群”;一个圈子倘若不被冠以“一类”、“一帮”、“一小撮”、“一个孤芳自赏的团伙”,就算走运。
那些终其一生只知道情爱、爱情、伙伴关系的人,认为朋友是一群“骄傲自大、不屑与普通人为伍的人”。 这当然是出自嫉妒,但是,嫉妒提出的指控总是她能想到的最真实或最接近真实的指控。 这种指控更伤人,因而必须加以考虑。
最后,我们必须注意到,《圣经》在描述上帝与人之间的爱时,很少拿友爱作比喻。 友爱没有完全被忽略,但是,《圣经》在寻找最高之爱的象征时,更多是撇开这种看似天使般的关系,深入到最自然、最本能的关系。 上帝是“父”这个比喻取自情爱,基督是“教会的新郎”则取自爱情。
我们首先来探讨上司对部下之间的友爱的疑虑。 我认为,他们的疑虑是有原因的,对这个原因的思考会让我们有一点重要的发现。
如前所说,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什么? 你也这样? 我还以为只有我自己这样……”那一刻,友爱就诞生了。 但是,这样发现的共同爱好、理想、观点未必都是好的。 艺术、哲学很可能从这一刻起发展,宗教、道德自此进步,但是,迫害、同类相残、以人献祭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对这一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大多数人年轻时无疑都有所体会:初次遇见一个人喜欢自己最爱的诗人,那种感觉很美好。
以前几乎无法读懂的作品,现在意思变得清晰起来,以前羞于启齿的事情现在可以坦率地承认。 但是,初次遇见一个和自己怀有同样不为人知的邪念的人,我们会同样感到欣喜。 这种邪念也变得清晰起来,我们也不再为之羞愧。
甚至现在,无论到了怎样的年纪,我们也都深知共同怀有的仇恨、怨愤对我们产生的危险的吸引力。(对学院里唯一一位和你一样看出副院长过错的人,你很难不高兴地称呼他为朋友)
独自置身于一群没有共识的伙伴当中,有些观点和标准我只能暗自持有,既羞于公开承认,也怀疑它们是否正确。让我回到朋友当中,不出半小时,甚至不出十分钟,同样的观点和标准就会再次变得毋庸置疑。 当我置身这个小圈子时,它的看法胜过了一千个外界人。
随着友爱的坚定,即使朋友远隔千里,小圈子的看法仍然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同类、“合乎己意”的人评价自己,只有他们才真正了解我们的思想,根据我们完全认可的标准对之进行评价。 我们真正渴望的是他们的赞扬,真正害怕的是他们的责备。
早期那些小小的基督徒群体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他们只看重“弟兄”之爱,毫不在意周围形形色色的异教群体对自己的看法。 但是,罪犯、狂热分子、变态者各自组成的小圈子,也同样可以存活下来。 他们常常对外界的意见置若罔闻,将其贬斥为“丝毫不懂”的外行人、“守旧者”、“资产阶级”、“信奉国教者”、自命不凡的人、伪君子、骗子的饶舌。
由此看来,上司对友爱的不悦就不难理解了。 每一份真正的友爱都是一种脱离,甚至反叛。 这种反叛可能是严肃的思想家对普遍接受的哗众取宠的观念的反叛,也可能是追求时尚者对公认的理性的反叛;可能是真正的艺术家对流行的粗俗艺术的反叛,也可能是欺世盗名之徒对文明品味的反叛;是好人对社会弊病的反叛,也可能是坏人对社会正义的反叛。 无论哪类反叛,都不受领导者欢迎。
在每一群朋友当中,都有一种内部的“舆论”左右着其成员,使之不受整个社会的“舆论”的影响。 因此,每一群朋友都是潜在的抵抗力量。 拥有真正朋友的人不大容易受人控制、“受骗上当’’,好的上司很难对他进行纠正,坏的上司也很难使之变坏。
因此,如果我们的上司通过强力,通过鼓吹“集体性”,或通过温和的手段,取缔了私人活动与自由的闲暇时间,从而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只有伙伴、没有朋友的社会,他们就铲除了一些危险,同时也使我们失去了防止彻底奴役的最有力的武器。
但是,友爱确实有其危险性。 友爱(正如古人所见)可以是培养美德的学校,也可以是孕育罪恶的温床(这点古人没有看到)。 它具有两面性,既可以使好人变得更好,也可以使坏人变得更坏。
详述这点只会浪费时间,我们的重点不在于历数不良友谊的危害,而在于对良性的友谊潜在的危险予以警觉。 像其他自然之爱一样,这种爱天生有沾染疾病的倾向。
下期预告
友爱 七:我们将会看到,所有的友爱,无论是好的、坏的、不关痛痒的,都具有脱离群体、(至少在有些事情上)对外界的意见漠不关心或充耳不闻的特点。
作者: C.S.路易斯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3年7月
页数:167 页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675-1055-5
《四种爱》堪称爱的经典,是路易斯晚年在遍尝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之后创作的,对每一种爱的论述都反映了他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
在书中,他谈到情爱由彼此相处熟悉中产生,是一种最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共同的兴趣将朋友们连结在一起的友爱,则是“高度灵性的”;而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全身心的投入,超越了对自己的关注;能够爱不可爱之人,像上帝那样无私地给予的爱,就是大爱、仁爱。
《四种爱》
---往期精彩内容---
福音TV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完整出处
转载时禁止添加原创不得添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