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问题解答 巴特与真理
讲员:林慈信博士
录入:心爱
Q1: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有关巴特。巴特有没有解释,他怎么知道给他那个来电就是神本身?他有没有解释?
A:巴特有没有解释那个来电、那个启示、那个相遇、那个大能、那个作为,就是上帝的作为呢?是来自上帝呢?
从康德开始所有的神学、哲学家都承认,从理性跟科学,就是从人的经验来说,神是掌握不到的。所以经过了康德、施莱马赫后,神就是那位无限者。用巴特的话来说神就是‘全然祂者‘。上帝完完全是另外一码事、另外一种的、另外一个的、另外一位的‘全然祂者‘。所以,但是这位和人类、宇宙这么不同,这么高,这远的上帝,又怎么来呢?(他们说)你不要看教条,不要看圣经这些人的字。神是用直接的,现在一刹那的,戏剧性的大能的作为来的。那个来自哪里?这个来自祁克果。所以巴特他绝对不会用理性来证明,这位来电者,就是上帝。这是不可以用理性证明的。
当你问你怎么知道的?这就是知识论嘛!康德老早打倒这个认知识的合法化,你不可能去证明的。因为上帝、永生、爱、自由……这些是彼岸的。所以你不能问,如何证明来电者是上帝,因为这根本是宗教界不能,康德也说不容许宗教界去做的。所以在康德的这个破碎的宇宙观里面,人就不问这个问题了。他就用一个很微妙的方法兜回来,说:“是的,在这个大能、相遇的事件中,上帝就来了,上帝就讲话了。”换句话说,巴特这种存在主义式的神学,是不可能满足人的理性的需求的。当然,人的理性需求都有问题的,因为人要把自己当做是真理裁判官,要用理性来审判上帝,这个本身就不对。
但是巴特这种跳跃也不对。我们要说上帝在宇宙历史中,祂具体的启示过,祂曾经来过,祂的名字是耶稣基督。所以当人被圣灵重生光照的时候,是可以认识到原来这个启示者是上帝。巴特是在康德之后,跟着康德说,人是不可能在理性的范围去证实上帝,理论上的知识(theoretical knowledge)是不可能有的。因为上帝根本就不是像我们所讲的在那个历史界里面,道成肉身,向我们启示的;上帝是在那个更高层的历史那边向我们启示的。
Q2:跟进一个问题,这个样子好像巴特不相信重生的人有圣灵的内住,因为他的信心的跳跃来电有点像是圣灵感动,圣灵又回去了,然后又再过来…….
A:刚好不是的,问题是巴特好像不相信圣灵的重生跟内住,不是的。他相信圣灵的重生和内住。你提出任何一点正统福音派的信念,巴特都承认的。所以他的书叫做《教会教义学》。当然他对圣灵内住的解释,首先耶稣基督是谁?他本身就跟正统不一样,但是他都用正统的说法来讲的。但是当每一项教义背后的意义都不一样。
目前我们比较普遍看得到的是托伦斯(T.F.Torrance),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的研究中心主任楊慶球的博士论文,就是讲Torrance的神学,所以应该有中文翻译版的,应该是香港建道神学院神学论文系列里面有楊慶球的博士论文。我不能保证有中文,可能你去中神期刊里面能找到一个摘要也不一定。论到Torrance肯定能找到一些中文的材料,了解他。
Q3:从巴特的神学思想来看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说,(因为圣经本身新旧两约是66卷的书,然后成为正典的)既然他的思想是这样的,换句话说好像就是否认了全本圣经成为文字正典的重要性和经历性。
A:是的,巴特是接纳高等批判的(我们这两天没有好好讲什么叫做高等批判,总的来说就是圣经是有错的)。巴特是接受了康德、施莱马赫、高等批判、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祁克果的存在主义。还有那种的历史观(Historie and Geschichte)。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的思想背后的背景,包括高等批判。圣经不是神的话,圣经是神的话的见证,是神的话的记录。所以巴特会同意19世纪对圣经的批判的,就是说圣经有错的,是人写的。因为重要的不是圣经里面讲什么,是神有没有来电、自我的显示?
其实这个也是今天圣经学者,包括福音派神学院圣经学者的共识,就是圣经是人写的,当然不是每一位圣经学者都是巴特派,他不一定讲到等神来电。但是他们跟巴特一样,背后是有19世纪的高等批判的影响。对,真理要有错误的衬托,这样真理会更鲜明的衬托出来。
Q4:请问这是施莱马赫的看法?还是伯克富的看法,还是牧师你的看法?
A:是改革宗和时代论的共同看法,包括保守证据派,所有保守的,相信圣经无误的都会这样看。
Q4:刚才牧师你说到真理要有错误的教导才能衬托出真理?
A:我不是这样说。我是说真理要有错误教导的衬托,真理才更鲜明的显示。真理不需要错误的教导就可以衬托出来的,但是有了错误的教导,它会更鲜明的显示。
Q4:所以这就是改革宗跟………
A:改革宗跟一些福音派里面比较对神学跟护教学有研究的,都会看到这一点。我会说这个不是改革宗的专利品。你的问题是?
Q4:就是更仔细的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A: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比方说:我们相信三位一体,你要了解三位一本的话,第一、你要了解诺斯底派,诺斯底派怎么样把神和天使一层一层的分离,结果耶稣基督就不是神,连耶和华都不是最高的神。为了抗衡诺斯底派,就有了爱任纽和特土良这些教父。他们是反诺斯底派的。
但是他们又有一些地方,一方面很正确,一些地方不很纯正。演变到俄利根的时候,你也可以说他是反诺斯底派的。但是他就好像今天很多读饱了哲学的神学家一样。他们尝试用哲学来解释基督教。俄利根的学生的学生就带来的亚流派。当然中间还有一些叫做神格唯一派等等。结果就讲到耶稣基督不是上帝,祂是人,不过祂慢慢“变”成上帝。或者耶稣基督本来就是上帝,祂来到地上他不是人,他是鬼,是飘飘然的,好像是仙一样的。
这个是因为诺斯底派吗?最高的神不可能碰到物质的;或者是另外一种的从亚流这边过来的,耶稣是人,但是因为祂很属灵,所以祂变成神的儿子。因此最后有尼西亚会议,还有亚他那修对三位一体的解释。
所以这个就给我们看到,我们要研究两百年的历史,才了解为什么我们有三位一体这个教义。从诺斯底派讲到三位一体,像我们这种的上课,至少要讲一星期,这是一门科目:早期教义。今天也是一样,我们讲命题式的启示,因为有后现代派、后自由派、后保守派,对语言给我们有很划落、很不稳定的定义,所以我们怎么样重新地去解释清楚什么叫做命题式的启示?那需要这些的背景等等。
Q5:真理就是真理,但是因为我们有了解了这些错误的教导,我们要正确的来解释真理,对吗?
A:真理是真理,是不变的。但是我们人,包括正统的神学是人。所以至少我们要这样说:每一个时代教会都需要为真理做出新鲜的诠释或者论说。要从头来过的,不能够说真理是真理,所以我们就不需要再搞神学了,伯克富都已经搞好了。那是70年前的事情。我们今天面对人的这些问题,我们要正反两面同时说出。
我给大家一个应用:我们传道人在讲道的时候,最好心中同时有五六种的听众。这样子你那篇道的应用就会很丰富的。比方说:有些人是:哼,看你有什么好东西?我是理性主义者,我是怀疑神的存在。另外一种,唉呀,我是犯了罪呀,神永远不会赦免我的,没有得救的确据的。第三种是不冷不热的。第四种是正面对着犹豫、危机等等,甚至乎自杀等等的危机。第五种是教会里面很忙碌事奉,难得坐下来听你讲几句的。有一种在等理想的婚姻对象,要寻求神的旨意,对不对?
有这么多种的,你可以继续分类,对不对?有理性主义、有怀疑者、有没有得救的确据的但是很热心的、有些是对罪很敏感的、有一些是在危机状态的、有一些是很热心事奉的、有一些在寻求神的旨意的等等。你这篇道怎么样向这五种人同时讲话?你就要想了,神的道是不变的,是稳定的。圣经有单一的意义,你怎么去表达?向这些五六种、七八种的人去解释。同样的,18世纪的理性主义跟实践主义对基督教的攻击,和 19世纪的康德、20世纪的巴特、21世纪的后现代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表达的方法、形式,外形会改变,真理不可以改变。那至于外形的改变是不是等于真理的改变呢?我会说坚决说不是的。
上
期
内
容
伯克富神学导论19讲——教义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