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问题解答-4
遵行与应用
讲员:林慈信博士
录入:Chelsea
Q:我的问题就是说:圣经里面出现的是遵守神的话,可是我们一般上教会,或者神学院都说应用神的话。应用跟遵行之间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不直接用遵行,而要用应用?
A:一般神学院讲的是应用神的话,而不是遵行神的话,那应用和遵行有什么分别?为什么我们不用遵行这两个字呢?为什么不直接就用遵行呢?好,我是用最坏的打算来回答你的问题。
今天的福音派的神学院,受了很多不同方面的影响。新正统跟后现代已经讲了很多,就不再讲下去了。
另外再讲一个,就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杜威是胡适先生的老师。在杜威之前,还有一位William James威廉·詹姆士。他是19世纪中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是第二位,跟詹姆士是换汤不换药的。怎么样换汤不换药呢?我们就讲杜威好了。他们是不相信宇宙有真理的,这两位哲学家是对基督教非常敌视的。所以胡适说:少讨论一些主义,多解决一些问题。他的意思说:宇宙没有真理,你们基督教不要搞那么多教义,你只要把教学或者学习的环境,搞得让学生能够发挥他里面的潜能,学生在一个理想的环境里面,他就会去发掘、就会探索,会学到东西的。实用主义是影响美国最深的教育哲学。
我现在来批判一下归纳式查经法。我是很喜爱归纳式查经方法的,但是还是要对它有一个批判。就是说,没有圣灵重生的人,可以通过归纳式查经法真的来认识神吗?答案是:可能的。假如他在归纳式查经,特别是福音性查经,包括他做了一个福音性归纳式查经小组的组长,带领人查经的时候,圣灵光照他,使他扎心知罪,他就认罪悔改信主了。这是有可能的,也常常发生,感谢主。但是,实用主义本身是不假设、不相信宇宙有绝对真理的。它绝对不会宣称圣经就是绝对真理。
我们基督教教育的老师,一般是从美国的神学院拿到基督教教育学的博士,或者至少是高等的硕士。基督教教育,特别是福音派或者一般保守派的神学院里面,他们的教育哲学是不假思索,而且是乱七八糟的。
我举个例子。有一位 Biola University的基督教教育的教授,写了一本叫做《基督教教育哲学》(The Philosophy of Christian Education)的书,很贵的,25美金。我买的目的是要知道,在福音派神学院里面,基督教教育教授(不论他是什么派别),是怎么讲哲学的。结果我看到(这本书目前还在出版,祂是用上一代的一位教授的原著,修改发挥一下),他完全不了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对这些希腊哲学做出来的应用,或者中古时期的经院主义所做出来的应用,简直是乱扯。我不是说他讲的不对,我说他根本没有了解到哲学是什么。
所以,基督教教育教授里面,有一些是完全不懂哲学的,写出来的书是一点都没有帮助的。结果他就把他福音派里的那些信仰讲出来了,他就借了哲学家的口来发挥他本来就要讲的,很显明的、很基本的一些常识。这是第一点。
第二,基督教教育本身不是不重要,但是因为他的哲学底子不强、神学底子也不强,所以,他基本上在做一些教学法(pedagogy)的教导。这些教学法的背后,那些对人是什么,孩子是什么,人有罪吗,罪又让人的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教学法要考虑到人的罪跟重生的必须吗?重生的人我们怎么教导他们?圣经的地位是什么?教义的地位是什么?人的环境、情况是怎么样?孩子生长的环境是怎么样?怎么从圣经的角度来看性向的不同,人分4种不同的性向,或者是6种,或多少种,这种理论合理吗?这些理论合理吗?这些问题他都不刻意去思考的。所以,基督教教育一般是教你怎么样在教会里面推动教育事工、教导事工。
我在这方面曾经有一次讲座,英文是How Should We Then Teach?中文是“下一代的教育”。一年前我在槟城曾经讲过这一方面。就是说,你问的问题是“为什么讲应用,不讲遵行”,我答案就是说:因为受了这种教育哲学的影响,我们喜欢用一些世俗的词汇解释“应用”。解释这个字圣经里不是没有的。在路加福音24章25-26节,44-47节。“耶稣开他们的心窍,叫他们能明白圣经”,那个字就是释经学(hermeneutics)这个字的字根(希hermeneuo),所以圣经里面有“解释”这个字。应用反而是用:你们要昼夜思想、遵行、谨守遵行我的话,那些词是圣经里面有的。神学家,包括基督教教育专家,他们一般都喜欢用圣经里没有的词汇,像“应用”啊,去“探索”啊,去探索神的话啊,等等。
我没有说不可以用圣经以外的词,伯克富用一大堆,对不对?这个星期我们已经用了可能100个名词都不止了。不过每一个名词,比方说刚才有人问,应用神的话就是认识神吗?我每一个字都先和你挖里面的定义,然后才回答你的问题。所以我们不是不可以用圣经以外的词,“应用”这个词不是不能用,傅兰姆常常用的,“解释和应用是同一码事”。但是,我们首先要假设或者相信(假设讲得有点不太正统,不太属灵),我们首先要预先地相信:神存在,祂是宇宙的主。
好了,现在我们来问:用“应用”这两个字好,还是用“遵行”这两个字好。可能用“遵行神的话”这五个字,对非基督徒来说,听起来有点武断,那是必然的,那是十字架的绊脚石。两千年来我们都知道的。我们是教导、鼓励、激励弟兄姊妹遵行神的话的。所以,你说应用和遵行有什么分别?在傅兰姆的理解是没有什么分别的。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用遵行呢?因为我们的传道人、神学教授,受了这些从杜威来的教育哲学,要我们少谈理论,多谈实际。而他们这个实际的定义是什么,他们又不说出来。
昨天我不是跟各位开了一个玩笑吗?说什么是实际,是不是自助餐厅里面龙虾一出来你就拿两大盘,不要吃亏?什么是实际?望子成龙是实际吗?实际就是你今天,这个星期跟家庭一起很温馨,很亲密,就是实际吗?一个家庭可以很温馨、很亲密但是完全不敬畏上帝的,他的价值观就是经济的安全,等等。
所以,什么叫实际?实际就是让小孩子有自我形象这方面的健康吗?那是完全世俗心理学的观念。实用,应用,实际都是同一类的词汇,应用就是要把圣经化为实际。那什么叫实际?实际是敬畏耶和华,遵行祂的话,顺服祂的话,爱祂,以祂为乐,以祂为望,敬拜祂,为祂而活,甚至为祂而死,背起十字架来舍己跟从祂,这叫实际,而不是在方法上。
比方说,实际不是说你买了一个机器,比方说你买了一个闹钟,坏了,OK,你打开说明书,一、二、三、四,你怎么拆的,零件在哪里,哪里需要换,哪里需要改。这就叫做实际吗?不是的。当然机器坏了,你要懂得怎么去修理。为什么要知道怎么修理?因为你要用。为什么要用?因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荣耀神跟享受祂。所以你需要闹钟,早上叫你起来,去荣耀神跟享受祂。这么说不过分啊!哥林多前书10章31节 “凡事要为荣耀神而行,无论吃喝”。什么叫实际呢?我们对【实际】( practical)这两个字,实在需要重新去考虑。不然的话,100年来,自从胡适先生把杜威的教育哲学带到中国,我们一直以来是用一些很世俗的定义来用“实际”、“应用”这些词的。
我不是说不能用这些词,能够。但是假如教会里面有这种敬畏神,遵行祂的话这种精神泛滥在教会中,那用这些词不是问题。问题是现在不单单是杜威的教育哲学,还有心理学,就是专门讲自我形象的那种心理学,很快地就会有新纪元的邪教、异教的思想出现在我们的教育材料中,这是必然的。世界上哲学、宗教发生什么事,马上就进到神学院——除非神学院警惕、抗争,不然的话,神学院讲什么,讲台跟主日学再过一两年都出现这样的观念。因为我们买的这些书籍都受了这些思想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从根那里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用遵行,而用应用?我刚才说我是用最坏的打算来回答你的问题。用最好的打算来回答你的问题就是傅兰姆所说的,应用跟遵行是同一码事。假如我们知道解释神的话就是应用神的话,应用神的话就是敬畏神的话,你用“应用”没有问题。好,还有问题吗?
Q:请问,用“应用”的话,会不会有一种危机,就是说把实用主义无形中,把世俗的实用主义思想带进了讲台或教会?
A:假如用“应用”这两个字,会不会无意中把世俗的实用主义的观念带入教会?答案是自从有了基督教教育课程以来,这种事就每天都发生在教会当中。对不起,我已故的父亲是基督教教育的教授。是的,我们要很小心。比较可行的做法就是:广泛的教导如何思考神的话——广泛的。
《归纳式查经》,《读经的艺术》这种的书,只能够带我们走到一个初级的终点,进到所谓中级班(当然没有所谓初级和中级)。我的意思是说,除了归纳式查经、原文解经等等,我们必须要从教义、正统教义的角度来解释每一段经文。这句话是违反了全世界福音派神学院里面大部分圣经教授的教导原则的。我这句话不夸张的。
我再说一次。假如我们要真正看到实用主义是为神的道彰显的话,我们要刻意的、好好的,当然要谨慎的,把基要的教义,如三位一体、基督神人二性、基督是先知、祭司、君王,替我们代罪,等等,圣灵的重生是必须的,什么叫做属灵,那就是称义和成圣,什么叫成圣……我们要刻意的把基本的教义,放在我们解释圣经的过程中。
你这样做,在一般的神学院里,你读新约、旧约课,你一定不及格。因为他们不成熟。他们的教授要你解释这段圣经,就解释这段圣经。好了,你解完了,你做好了你的希腊文功课,你解释完这段圣经之后呢,你说:咦,这段罗马书就等于以赛亚书讲的……你就写了。或者教授要你念旧约,要用希伯来文解释以赛亚书第53章。你解了之后,咦,这就是讲耶稣基督喽。“不及格!”现在很多的老师会说不及格,重做!不可以以经解经。我要你解释的就是这段经文,你不可以扯到圣经的另外一个约那边的。这是因为圣经老师不成熟。
这句话不是我讲的,是巴刻讲的,不过现在我也讲了。巴刻说:你们这些圣经老师啊,你们都在山底下面,井底蛙。你们要跑到山顶上面来看一看,你们要从神学,就是正统的教育来看。爱德华兹是这样说的(Johnson Edward爱德华兹是18世纪复兴时期的清教徒牧师),他说,我们对每一段经文的理解,在于我们对整本圣经的理解。我们对每一段圣经的理解,在于我们对整本圣经的理解。意思就是说:你没有系统神学,就不能解释圣经,但是没有人是没有系统神学的。换言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带着系统神学的“有色眼镜”来读圣经的,没有一个人不是的。
《读经的艺术》这一类书的作者们,所有的新旧约老师,都是带着有色的―神学眼镜‖来读圣经的。问题是,我们的这副神学有色眼镜是正统的神学吗?是正统的教义吗?还是受了实用主义、新正统、后保守派等等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做一种“教义式的解经讲道”(Doctrinal Expository Preaching)。
清教徒是这样读圣经的。我的意思是说,清教徒是这样预备讲章的,他站在讲台也是一样。今天我们读经,读哪一段。好了,牧师读完圣经以后,他就会把这段经文的要点再说一次。就是说,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什么什么什么,有什么事实(fact),他这个事实的意思就是说这段经文教导我们关于神、神的计划、神的应许、神的旨意是什么,然后再来一点一点地解释这些要点。他每一个要点都很长的,比方说这篇讲道有三个要点,他每个要点可能是两行半这么长的一句话的。假如你想知道,我可以读一、两个例子给各位听。
然后,他再来一个很长的应用。我的意思是说,清教徒的讲道是刻意地把每一段经文的“教义”讲出来。那应用方面呢?在应用方面,是把这些神的属性,神的应许、神的诫命,来刺透人的良心,这个叫应用,而不是说这个机器坏掉了,你怎么拆零件。不是在这个这么肉体、物质的世界里的应用;乃是说,首先,刺透我们的良心;这段经文讲神的伟大,你怎么看?你的心忽略了神的伟大吗?你有常常思考神的伟大吗?神的伟大成了你最大喜乐了吗?他会问你很多很多这类的问题。这个是清教徒解经、应用部分。
所以,有些清教徒的讲章前面有三个主题解释了这段经文的教义之后,后面可能有16、18个应用,很长的。所以清教徒讲道可以讲两个钟头,因为他们的应用方面很长。他们的应用都是从经文中摘几个要点,从经文里面的教义发挥出来的。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Q:就是说,我们必须从正统教义的角度来解释圣经。
A:我们必须从正统教义的角度来解释圣经。是的,解释每一段圣经,每一卷圣经。是的。
Q:我们知道说,整本的圣经都指向耶稣基督和祂的救赎。
A:对的,整本圣经、包括旧约,都是指向耶稣基督并他的救赎。
Q:那么,可不可以把这句话这样来理解:必须从正统教义的角度来解释圣经,就是说我们的每一篇道都要把人带到耶稣基督面前。
A:对。所以,每一篇道都要把人带到耶稣基督面前,是的。我举一个例子。我们讲旧约经文,你不可以把尼希米就当做工商管理的典范,太多这种书了,“领袖学”,读尼希米记,记上代价,衡量工作,分配工作。尼希米记不是讲工商管理的,不是讲领袖学的。尼希米记是讲被掳之后,神的子民怎么被塑造为一个比较没有那么大的荣耀,但是懂得自己是谁,而且有神的律法,也愿意顺服,被神的律法管教这种的形状,直到主耶稣道成肉身。
简单地说,尼希米记是讲旧约的历史最后一段,神的子民的外形,就是人数少了,圣殿没有这么荣耀,城墙终于辛辛苦苦地围好了,特别是很有趣的,有女性/姊妹在迦南做了双倍的工作,很有趣的,对不对?这个群体知道自己是属于神的,有神的律法,直到主道成肉身。那个是尼希米记真正的意义。
你怎么应用的?我是这样应用的:尼希米记既然是旧约历史最后的一段,请问新约历史最后的一段是什么?哦,使徒行传27-28章,保罗在罗马,虽然是被软禁,还是卷起袖子来不断地传福音。至少在历史方面,历史书讲的最后的那一段。
请问我们今天,福音派的教会要怎么样建造我们的教会模式,直到主耶稣第二次来呢?我们可以延伸这样看。但是我们先来看旧约时期历史的尾声,新约时期历史的尾声,然后现在我们是主复活升天之后,没有再来之前,这一段时期里,我们应当打造怎么样的教会呢?这样看尼希米记,我感觉到就是以救赎历史为中心。当然,神的道的核心就是耶稣基督,因为耶稣已经来,已经复活、已经升天。
再给各位一个例子。我们威敏思特神学院的早会是很短的,连唱诗、祷告、读经和最后的讲道一起,一共是15分钟。有一次我们的旧约老师讲道,(我看,时间快到了。)他讲什么?他讲的是亚干(按:约书亚记第七章)。亚干一个人犯罪,整个以色列民都受到神的审判。(我看时间快到了,你要讲什么。)他讲,是的,神是要在祂的子民当中施行审判的。(时间快到了快到了,只有两分钟差不多。)他说,是的,有一天,神要再来审判,不过祂不是施行审判,乃是担当审判。讲完了,结束祷告。
他的意思是说,这一次在旧约里面神的审判,就是说明主耶稣要来的时侯,祂所担当的审判是怎么样的严厉:神的圣洁和愤怒倾倒在耶稣基督身上,就好像当时神这样惩罚祂的子民,至少有那种的程度跟严厉。但是,新约给我们看到的,是神是怎么样来inflict(施行)审判的呢?是把这种审判,这种的打击倾倒在祂自己,就是三位一体的第二位,神的儿子的身上。所以,从亚干可以讲耶稣的。从参孙可以讲耶稣的。
参孙是一个很糊涂的神的仆人。对不对?祂是神的仆人,是神膏的士师。但是,参孙的死,的确救了以色列民。耶稣基督是一个绝对不糊涂的、无罪的神的仆人,神的子民的领袖。藉著祂的舍命,拯救神的子民。所以有些地方,参孙和主耶稣是相似的,他们的职分是相似的,但他们的品格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参孙的事件指向耶稣基督,亚干的事件指向耶稣基督。但是要小心,我们不要做灵意解经。我们要把这件事情放在救赎历史里面,神怎么对待祂的约民(God‘s covenant people),然后才应用到今天。
Q:因为你刚才讲到清教徒的教义式解经讲道。因为现在我们在学校学到的,是用经文式和解经式的讲道,这两个讲道有没有结合点?我们有主题式的讲道、经文式的讲道,还有解经式的讲道。
A:请问经文式讲道和解经式讲道有什么区别?
Q:经文式就是拿一节经文来说。解经式我们可能是拿一段经文来解释。就好像教义式的讲道就是把这一段经文的教义讲出来。
A:不要紧。不过我觉得第二第三不是同样的吗?
Q:不是,我们在串的时候,比方说用一节经文跟整段的经文可能会不一样。
A:啊,经文可能是一节经文的,司布真有时讲道也是用一节的,不过他可以发挥。好。经文、解经和主题,还有什么?
Q:我们比较注重、比较侧重的就是解经式讲道和教义式讲道,有没有一个结合点(引用清教徒的这个方式)?
A:问得很好。因为圣经新旧约66卷从来没有告诉我们怎么讲道,圣经也没有告诉我们每天灵修10节,20节,两章,还是旧约1章,新约3章,或者4章。圣经没有告诉我们的,对不对?讲道法是人造出来的,很多是很有用的,OK?都是为了教会的好处,才会有讲道学、讲道法这门学问出来嘛。很多讲道学,讲道法肯定就是从文学跟修辞学那里,借一些观念过来的,因为圣经没有讲道法的。
你说耶稣讲比喻,我们也讲比喻。那保罗讲神学我们也讲神学吗?以赛亚讲预言我们也讲预言吗?当然不是嘛。所以我们怎么样来解释这本66卷的圣经呢?经文式的讲道或者释经,就是看一节经文。一节经文我们盼望不是out of context断章取义,当然不可以断章取义。你说希伯来书也断章取义引用旧约,但他们是圣灵默示的,他们可以做,我们不可以做,就这么简单。
不可以断章取义。经文的跟解经的讲的就是处理一节,解经可能是处理10节到20节,这都是很正确的做法。然后,我这个人可能比较好奇,所以当我做解经式讲道的时候,我偶尔会用3章圣经或者整卷圣经,如希伯来书或者雅各书,然后,最后焦点放在比方说雅各书2章24节,你们的信不但是出于信心,也出于行为。但从第1章第1节一直讲到2章24节,好让我们看清楚2章24节的意义。所以有一节经文做单位的,有一段的,有好几段的。主题或者教义式的讲道,就是用整本圣经做单位。
不论是主题式的讲道或者是教义式的讲道,有断章取义的,有不断章取义的。不论你是用教义式或者用主题式的,都可能走样,都可能不是按照圣经所讲的。比方说:圣经如何看成功?你怎么去抓圣经呢?盼望你从箴言那里找。就是:昼夜思想耶和华的律法的,敬畏耶和华的凡事亨通。你不要去乱扯嘛,对不对?所以,主题的和教义的讲道,都可以用的。
教义式的讲道又分从救赎历史的角度来看,或者从系统神学的教义来看,对不对?比方说我刚才说的亚干的例子,参孙的例子,就是从旧约看基督,从基督看旧约。另外一种教义式的讲道,比方说我们讲得救的确据,我们会用威敏思特信仰告白第18章作为我们基本的信念。那篇道可能是用了希伯来书第6章第4到5节的;可能我们用撒种的比喻(马太福音13章);可能我们用重生这段经文(约翰福音13章1-8节);但是我们同时要强调的教义是威敏思特信仰告白里的得救的确据,那是教义式的。
所以,你可以引用不同的经节,毕竟我们的信经(就是威敏思特信仰告白)列出几百段的经文,上千的。所以,你可以用那些经文,或者你去找主题汇析圣经(那本不是改革宗的,是很好的福音派的,可能是四点加尔文主义的,一本很好的参考工具)。
教义式的讲道就是从一个专题,一个教义,然后盼望我们所抓的经文,第一、不是断章取义的;第二、是跟这个主题真的有关系的。换言之,串珠不能乱串的。不是圣经里的串珠都可以用的。串珠只不过是把圣经里这个字所有出现过的地方告诉你,最稳妥的就是看经文汇编了,它给你整页的经文。主题汇析圣经就是给你一个shortcut,快快地抓到一些经文。
所以,研究圣经有一节的研究,一段的研究,一卷书的研究;救赎历史的一个阶段的,或者救赎历史的全部,就是从基督看旧约,从旧约看基督。最后,从教义来看,还有最后的最后,有一些非教义专题,就是说圣经怎么看核子战争,怎么看基因工程——那些不是传统教育学所处理的问题。这些问题你肯定要建立起好的圣经神学或者系统神学,就是教义的根基,然后针对这个问题,从经文那里去应用、延伸;最后你做出一些相对的、你想出来的,或者书本里所说的一些应用。
所以我把讲道要处理的单元,做这个原则来给你放一个框架:一节(经文),一段(经文),一卷(经文),一个阶段,整个救赎历史,某一个教义,甚至整个教义系统,最后是教义系统里没有的专题,都可以讲的,都是正当的。因为圣经没有告诉你每一次讲道要处理10节圣经,定出3个要点,最后加1个故事。这是很好的讲道法,几百年来我们都用这种讲道法,很好,不是唯一就是了。
我是最近这几年才从一种内疚感释放出来,因为我最不懂怎么讲那种我以前小时候,或者我小孩子三岁的时候,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用这种扣人心弦的故事来做结束,或者每一点,甚至乎讲道法现在告诉你,比方说告诉你第一点是什么,第一点下面,1,1+或者1a,你讲1a之前,先讲个故事,然后再把1a那个要点拿出来,你都要包装得好好的,我最不会讲这种故事。
所以我后来想一想,究竟教会需要什么?是的,我神学院所学到的讲道法就是三点加一个故事,或者三点加一首诗——短诗(poem)。但是我是热爱系统神学的,我又看到这些教义的原则,实实在在是教会需要的。所以,曾几何时,大概过去5年,我就开始不向听众道歉,就讲起教义式的讲道来。结果我发觉,平信徒有回应。因为有些原则,比方说,什么叫实际,是不吃亏就是实际吗?不是的,是敬畏耶和华的开端才是实际。这是我两篇的讲章。那,这篇讲章想了30年了。我还记得1979年,我就开始写一篇文章:《什么叫实际》,没有写完,每次都没有写完,但终于“写”完了——没有写,是讲完了,讲出来了。
我目前快要进入到我人生的第七个十年,就是还没有到六十多岁之前,我已经定意,我自己给自己定位:我的讲道法是教义式的解经讲道。一般来说,你去讲道法的书里能找到“教义式的讲道”。我又不甘心,因为教义式的讲道总会给人骂为不是释经学的,不是释经的讲道,所以我说“教义式的释经讲道Doctrinal Expository Preaching”,特别是面对中国大陆的群体,从传福音开始,从福音预工开始,我发觉我从大学年龄所学到的归纳式查经:耶稣基督在路加福音第5章1-11节,请问这段经文有哪些人物,发生在什么地方,加利利海在哪里,你可以找到吗?耶稣基督为什么去找彼得?哦,去借他的船。当天他是向谁讲道?他讲道之后,耶稣基督向彼得要求的是什么?……这是归纳式查经法,很正确的一些观察、解释,加上一些应用的问题。我发觉中国大陆群体,大概大部分人不耐烦这种很精准、正确的归纳式查经法。
所以,曾几何时,1988年,就是六四之前,在美国,我就开始用好像《新约概论》这种的书,或者研经版圣经里面里,每一卷书前面的介绍,这卷书的作者,主题,特别是主题那一段。曾几何时,我就开始用很大的一块圣经,一卷的来讲信息。我发觉很多对圣经接触比较有限的,不论是信徒或福音朋友,他们就比较快地能够掌握,(对不起,我这样说,很自大狂地说,)他们会说这样的信息不浪费他们的时间。他们难得地又打工,又念书,又要看小孩子(当然,不信的“信徒”当然会这样看嘛,难得来教会1个小时,聚餐完了,又唱诗之后,难得有这40-50分钟,他要抓到一些重点)……
所以,因为有神给我很优秀的老师们,不论是大学的哲学,还是神学院里的圣经神学,解经,还有系统神学,所以我把他们的精华,比方说―约‖是旧约的,―天国‖是福音的,恩典跟信心是保罗书信里面的,等等,把他们的精华刻意地倒在我个别的讲章里面——刻意的。这是犯了绝大部分讲道学的规则的。所以,我差不多每一次讲道都是违规的——假如是用今天的讲道法来说。
但是我说,时代的需要,中国大陆群体的品味,就是说,你不要浪费我的时间,请告诉我你究竟要讲什么。这种的品味和需求,已经不容许我们平面的,就是不立体地去解经讲道,这是经验谈。上面那段不属绝对真理,不是圣经所教导的,威敏思特信仰告白也没有这样讲,所以不属于改革宗神学本质里面的,只是个人的经验谈,只是我个人服事经验的分享。
Q:有一个人这样来解释雅各,他说雅各是瘸腿的,就是说,他把雅各的遭遇,雅各这个人应用到他,因为他本身是残疾人,然后他就把这段经文应用到所有残疾人的身上。如果说,从一段经文当中,提取一个跟当事人所解释的人相同的情境当中的一个共通点,然后来应用,这样适合不适合?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灵意解经跟影射式、延伸式的应用有什么欠缺,对照影射式或延伸式的应用,有什么错误或者说欠缺?
A:第一个是用自己的经验来解经,有很多的限制——除非是那段经文你是好好地从上下文看,不断章取义,而且,不论是残障的,或者是自卑的,等等,这些主题我们要从救赎历史和系统教义里面先,去得到一个基本原则,然后回来问:这段经文究竟是不是在讲神怎么对待残障人。然后,雅各是不是真的是残障人。
照我的理解,圣经里面没有说。假如真的要讲神如何对待残障人,这个是可以讲的。我宁愿去旧约那里去找那些寡妇、大痲风病人等等,看神怎么特别爱他们。我们不是不可以讲神特别爱残障人的,可以讲的,但是取材要正确,不要断章取义。
第二,灵意解经和延伸式的应用有什么分别?分别是,灵意解经是从一段具体的经文或者一个具体的救赎历史,去投射到一个跟这段经文或救赎历史没有关系的一个原则,灵意解经是这个意思。比如从五饼二鱼,五个饼代表什么,两条鱼代表什么;挪亚洪水四十天,四十天代表什么……圣经里面没有讲的,你去搞一个应用出来,或者一个投射出来,就是灵意解经。
我这样说好了,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正确的应用的。我现在画一个三角形是这样的:
T1: Truth Symolized (象征的真理)
Tn: Truth Typified (预表的真理)
一条长的,左边垂下,再斜斜地上来。不正确的是灵意解经,正确的就是经文的应用。平的线,从左到右的,是旧约有预言耶稣基督,或者说旧约预备新约,这个是从救赎历史看的。斜斜的这条线是代表“预表”,刚才我说的参孙这种例子,就是从旧约来看新约,但不仅仅是预言或预备,它是有一个意义的,不过“预表”都是指耶稣基督,预表就是旧约怎么预备耶稣基督的意思。所以,是从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的职分,首先看他这个人,参孙(参孙是个士师),士师是什么意思?大卫是个王,什么意思?先搞清楚这个。然后,这个王,这个士师,这个祭司,他跟新约的耶稣基督是有关系的,有所同,有所不同。
所以这一位参孙,这一位祭司或者君王,是怎么样的预表耶稣基督?这个不是灵意解经。你先看清楚他这个职位,或当时的情况是什么,然后看他是怎样预表耶稣基督的。然后,这些大原则,比方说耶稣基督是先知、祭司、君王,圣经里面有吗?你参考一下系统神学所引用的经文,应该有的。这一种职位或个情景,跟新约的耶稣基督有没有关系?要有经文的根据,然后去作这种预表,这样就不是灵意解经了。
上
期
内
容
伯克富神学导论17讲——问题解答-3 实用主义及其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