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教义是必须的;
教义的三要素
讲员:林慈信博士
录入:小天使(Hector)
现在我们来到这个很重要的问题(Systemic Theology, p. 28),就是教义对于基督教,对于我们今天的信仰是“必须的” ,是本质上的必须品,Dogmas are essential to Chrsitianity。连施莱马赫跟黎敕尔这种的自由派的神学家,都会觉得,虽然他们宗教的基础是主观的,但他们都认为教义是必须的。
我们来看有几个理由为什么教义是必须的:
1. 圣经表达的是真理,对我们信仰是必须的。
2. 教会若要合一的话,在教义上必须是合一的。
3. 教会要尽上它的本份的话,教义上也必须要合一。
4. 教会在世界上的地位,要求它有一个合一的见证。
5. 经验告诉我们,教义是不可以没有的。
好,第一点、圣经认为教义对基督教是必须的。
有人这样说,”基督教不是教义,是生命。”听起来很敬虔的,这是巴特(Karl Barth)的话,对很多人很有吸引力,但是这个是非常危险的、错误的说法。
二十世纪的梅钦(J. Gresham Machen),威敏思特神学院的创办人,他写了很多书。其中一本是”基督教与自由主义”(Christianity and Liberalism),目前中文翻译本的书名是《基督教真伪辩》。梅钦说:基督教是建立在一个信息上的一种生活方式。福音就是神在基督里自我启示,而这个启示是以真理的形式临到我们的。真理已经被启示了,不仅仅是在基督和祂的救赎大功,而且是在圣经里对这些(基督和祂的大功)的解释。
就是说,真理不仅仅是十字架,是十字架在整本圣经、从旧约到新约是怎么被解释的。人要来到基督面前,信靠祂,降服自己,而在圣灵中得到新的生命(重生)的话,必须要对福音的信息有一个正确的了解,然后以信心来领受这个信息。
领受在圣灵中新的生命,不是靠什么样的神秘经验,或者是恩典,比方说透过圣礼灌住在我们心中。不是的! 也不是靠着道德的重整,可以得到这个生命。得到这个生命,是需要有知识的,要有所认识的。耶稣说“这就是永生”,人要认识父唯独的真神,也认识耶稣基督父差遣的那一位(约17:3)。
保罗说:神的旨意乃是要万人得救,认识真理(提前2:4)。传道事工的伟大目标,就是信徒能够在信心上达到合一,认识神的儿子,长大成人满有祂的身量(弗4:12)。彼得说:神的大能给我们所有关于生命和敬虔的事,就是透过我们认识那一位呼召我们的神(彼后1:3)。认识神,认识基督神的儿子。
所以要得到基督里的生命,必须要信靠基督,as He has revealed Himself。我们要信靠那位自我启示的基督,而信靠祂当然就包含了认识圣经所记载的那些救赎的事实。基督徒必须要正确的了解这些事实,就是主的降生,死和复活等等,基督徒必须正确了解这些事件的重要性。
假如我们要在信仰上同归于一的话,在这些最基本的真理的认识、认同和表达上,必须是合一的。耶稣基督为祂的门徒祷告说:求你以真理使他们分别为圣,你的话就是真理。然后,主耶稣不但为使徒们祷告,也为着那些透过使徒传道而信靠耶稣的祷告,叫他们也合而为一(约17:17-20)。所以,属灵里的合一和领受神的话,是一件事情的两面。保罗在以弗所书4:13节也这样说:“直到我们在真道上合而为一,认识神的儿子”。
圣经并没有给我们一种印象说:教会可以随便的忽略真理,也就是圣经所启示的真理。耶稣基督非常注重真理,要教导一切祂所吩咐过的(太28:20);圣灵乃是真理的灵(约14:26,约16:1-15;约17 :3-17等等)。保罗和众使徒们也是很严谨地注重真理的。
所以,假如我们认为真理不那么重要,因此而忽略它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基督教的信仰所剩下的成份就不多了,我们的基督教信仰就冲淡了大部分了。
第二,教会的合一要求教会必须在教义上合而为一。
圣经教导我们,耶稣基督的教会应当同归于一,同时教会乃是真理的柱石(提前3:15 和提前4:13)。保罗强调教会要合一,而这个合一的理想就是说:教会的信徒们在认识神的儿子上,达到同归于一(弗4:15)。好叫我们不再是作孩子,被异教的风吹来吹去(弗4:14),而这是保罗对当时的以弗所教会的劝导。他跟腓利比教会说,他们需要像同一个灵这样,站立得稳,来为福音的信仰(faith)——所信的——来努力或争辩。
这里的信心就是信仰(Faith),可能就是指犹大书第3 节,就是上帝一次交托信徒的“真道”,其实英文是faith。保罗也在哥林多前书1:10吩咐他们要说同一种话,不要分党,他们要同心合一。因此,加拉太书1:9这样说:若有人传的福音与保罗不一样,就应当被咒诅,甚至要被驱逐为异端(提多书3:10)。保罗在提前6:3-5 也作出非常严厉的审判。
所以在认识真理上的合一,很明显,对教会的好处、健康是极度重要的。假若教会里信徒们的信念是不一样的,那简直就是种下分党、分裂的种子。这样不但不能够造就圣徒,使教会得着好处,也不能让在教会在服侍主、事奉上有效。
因此我们若要为教会合一努力的话,我们不可以满足于一个最低的、共同的信仰。或着说,我们不要理睬教义,就可以一起合作,可以get by,可以生存下去,不可以这样的!因为教会的合一不是在福音事奉上合一,乃是在真道上合一。
第三,教会若要尽它的本份的话,必须要在教义上合一。
教会要合一必须要有共同所承认的信仰(a common Confession),这表示教会必须鉴定而且表达它是怎样理解真理的。
在教义上合一,意思就是包含教会必须认信(confess,承认、相信)一个共同的教义。我们不能说,教会一方面需要神学,同时又否认它需要教义。教会不可能在世界上扮演它必须扮演的角色,除非它很清楚表达它信仰的内容。耶稣基督的教会,神指派她做真理的保全者,维护者,真理的见证人。
所以,教会若要尽忠完成它的呼召,它必须对真理有很具体、很明确的了解。牧师们和传道们,必须要守住那纯正话语的规模(提后1:13),也要为一次交托圣徒的真道(信仰)努力地争辩。假如大家都没有同意什么叫纯正话语的规模的话,那怎么能做成这些工作呢?教会必须常常纠正错误,责备,甚至有时候要管教、驱逐某些人离开教会。教会假如要很勤劳地,很有效地这样做的话,必须要认识真理,所以也必须要有判断真理的标准。
历史清楚告诉我们,教会若要判断异端的话,它必须要有一个官方正式的标准,而除非它自己有一个联合的阵线,不然的话,不可能向外有一个联合的,有效的,大有能力的见证。这是教会的义务。
第四,教会在世界上的地位就告诉我们,必须要有联合的见证。
对其他教会或世界来说,每一个教会都必须要公开的宣告她所教导的。假如我们把在地上的财产,交托给某某人,比方说银行,当然我们要知道这个银行或人的品格,和它的信念。所以,假如我们要求教会给我们属灵的指导,或者给我们的小孩子属灵的指导的话,我们岂不应该知道教会的品格和信仰吗?
不但如此,一间教会要知道另外一间教会的立场是什么,这样才知道教会之间要不要有来往、合作,甚至联在一起成为宗派。耶稣基督的教会不可以隐藏她的身份,所以假若教会在这方面失败,而没有清楚表达它的信仰的话,就等于隐藏耶稣基督的身份。
第五,经验告诉我们,教义是必须的。
每一个教会都有它自己的教义,就算那些公开反对教义的教会,其实他们都有教义的。刚才我说过,美南浸信会反对信条,但是她有三个宣言,叫testimony(见证)。所以当有人说我要一种没有教义的基督教的时候,这句话本身就宣告了一个教义。他们肯定在宗教信仰的事情上,有清楚的信念,也对这些信仰定下某种的权柄,虽然不一定是公开的,也不一定很诚恳的,坦诚的承认。
所以历史很清楚证明,就算是二十世纪反对教义这个立场本身,也不是反对教义本身,乃是反对某些的教义,或者某一类的教义,就是现代神学家不喜欢的那些教义。我甚至可以说,反对改革宗教义的,大有人在。
就是说,他们反对教义,其实骨子里,是反对一个强而有力的一套的教义。没有教义的教会是沉默的教会,这本质上是矛盾的。一个沉默的见证,就不是见证,就不能做见证。
好,这一段我们讲到教义的必须。基督教本身就是真理,教会必须要守住,而且要表达这个真理是什么。
好,现在我们来到第二章最后的部分,就是教义有三个要素:
1. 群体的要素
2. 传统的要素
3. 权柄的要素
第一、群体的要素。
教义(特别是教条)肯定不是个别基督徒的成品,一定是整个教会所作出来的决定。信徒能够有把握地表达真理,肯定是要跟众圣徒联合、相交才能够表达的。这种群体性是必须的。有些极端的人士,他们反对这种群体的教义。他们认为,我们必须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所以让每一个人自己决定什么是真理,每一个人建立自己那一套的真理系统,不要关心其他人的观念。
我先停一下。究竟基督教信仰是不是这样搞个人主义的?我这样回答好了:1) 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面对上帝的。从这个角度,也只有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信仰才是所谓的个人主义。每一个人的良心要面对上帝。
可是我们的信仰本身,既是个人的,也是群体的。神是与约里面所有的人立约,也是约里面每一个人立约。所以,基督教不是搞西方现代世俗个人主义的,当然基督教也不是坚持每一人都要吃大锅饭,这两者都不是圣经的教导。
连施莱马赫和黎敕尔、哈纳克等等,都承认教义有它的群体性。当然,附带说一句话,今天的后自由派(Post-liberalism)认为神学就是群体的信仰,就是说他把从圣经而来的权威性拿走,所以教义变成“只不过是群体的信仰”,那就成问题了。但是建造在圣经根基上的信仰宣告,或者是信条,是有它的群体性的。
第二,有它的传统性。
我们的祷告、默想、教义上的研究、增长,都是与历代的教会,在他们的团契中进行的。现代的自由派神学,很愿意跟过去的历史一刀两断。
不错,有一些自由派神学还是称赞教会里的信条(或信仰告白),不过他们认为这些知识历史的文物。所以他们拒绝承认这些历史上的信条,对现今有什么教义上的价值。这听起来好像是福音派的基督徒啊!无论是福音派、新派的,我们都觉得这些是已经很老旧的东西,跟今天没有什么关系的。
另外,基要派又常说:我们没有信条,只有圣经!(No Creed but the Bible) ;我们只信圣经的,没有信条的。他们却忘记这样做的时候,其实就是与过去历代的教会一刀两断。不愿意从宗教改革的教会,学到一些宝贵的功课,作为我们属灵的财产。我们也是否认圣灵在过去曾经带领过教会。这个是基要派。自由派,就更加厉害了,它是与圣经本身一刀两断!圣经应该是我们所有教义的来源。
到了十九世纪,新派神学又受到历史学、语言学,或者是语言研究的影响。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教义,既不是来自先知,也不是来自耶稣基督。也就是说,有些人批评圣经里面一些教义,根本不是耶稣基督要教导的,这样就等于拒绝圣经是神的话。完全不尊重圣灵的带领,或者说他们认为一些教义不是圣经里面有的。同样的道理,假如这些教义是圣经里面所归纳出来的,虽然圣经没有明文的这样说,拒绝历史上的教义,就等于拒绝承认圣灵在过去,其实是带领着教会思考教义的。
最后,除了有群体性,传统性(就是历史、传统对我们是很重要的),还有权柄的要素。当宗教改革的教会说,他们的教义是正式的教义的时候,他们也同时宣告了这些教义是建立在神的权柄之上。因此,众人都必须要承认、遵守。
罗马天主教教导的是,教会的权柄是绝对无误的。基督教不是。我们相信教会在为真理作定义的时候,可能会有错误。假如一项教义是不符合圣经的话,是没有权柄的。
这种教会的权威,今天就有很多人来反对。罗马天主教和基督教都认为教义的权柄是来自上帝,也特别是来自圣经(基督教的看法)。无论是天主教或基督教,都承认真理是有它客观的标准。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和自然神论,就推翻了他们所谓的“中古时期的宗教权威”,这样子,人的理性就成为标准了,人自己就是权柄。施莱马赫和黎敕尔也是把人的经验,教会主观的经验,当作是权威。所以真正的权威是在人的宗教意识。
好,我们就讲到这里。最后一点是说,教义有它的权威。但是这个权威是来自教会的权威;而教会的权威是服在圣经之下的。教义有它的群体性、历史性和权威性。
上
期
内
容
伯克富神学导论09讲——问题解答 巴特;教义;本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