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灵修经文
文|黄天逸牧师~
诗篇120篇告诉我们:当朝圣者踏上这条朝圣之路的起步点时,我们要知道:耶和华神是我们在这洪涛波浪之中的倚靠;而121篇呢?诗人要告诉我们:当我们在这路上前进时,神是我们「永远的保护」。
走进第121篇,诗人那「举目」(1节)的行动是非常重要的,何以这样说?试想,耶路撒冷圣殿建造在海拔一千尺的高山上面,并且根据诗篇125篇让我们知道,锡安山是被「群山」所环绕的。换言之,对当时候的朝圣者而言,这朝圣之旅的艰难,实非笔墨所能形容。面对着「群山」,前进确实是一项对体能、情绪和心灵三方面严峻的考验。诗人这「我要向山举目」、并且「我的帮助从何而来」的呼唤却仿佛提醒我们:切勿忘记在「我们」与「我们所遇到的困难」之间,还有我们的神呢!当诗人「举目」望见「群山」、望见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的时候,诗人这「举目」的行动也许并不是迷失方向,而是望见眼前更重要的焦点,就是「从那位创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2节)的「帮助」。由此看来,诗人这「举目」有两个重要的意义:
1. 即使在危难关头,诗人对神仍然有着坚定的信靠;
2. 诗人所认信的,不是外邦的神祇,却是那位与他、并与整个以色列有盟约关系的神。
再读下去,第3-4节首先让我们看到诗人所认识的神是一位「保护以色列」的圣者。何以这样说?
许多时候,当我们读到这两节经文时,不期然将焦点放在「不打盹」、「不睡觉」上,突显出神是一位不疲倦、不需要休息,并且长远活着、时刻看顾和保护人的神。只是,我们却忽略了诗人在这里是刻意将他对神的认识和信心,放置在「以色列的历史」场景里。
试想,当朝圣者唱起这一首诗,唱到「保护以色列」一语的时候,他们会想起什么?也许是他们的先祖出埃及、过红海的经历;但更可能的,却是他们对神的「埋怨」(出埃及记16章)、或是因为没有水喝而与摩西的「争闹」(出埃及记17章),甚至可能是他们因着摩西迟迟没有下山而对神的怀疑,结果制造金牛犊(出埃及记32章)等等的「历史」。事实上,以色列的历史确实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看到他们如何「不信」神。即使以色列人经历过许多次神迹,甚至每一个神迹都是震撼人心的,然而,他们仍然是「动摇」。
诗篇121篇读到这里,在这朝圣旅途之中,诗人要问一众朝圣者:我们都对神有完全的信心与信靠吗?
反省:
望向这一位掌管历史的神,我们确实不用为着面前的难处和挑战而惊恐,因为,神是一位时刻站在我们难处之中的神。这条朝圣之路也许不容易走过,只是,当我们「举目」望见这位永远保护我们的神之时,我们又何用惊惶呢?
福音TV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完整出处
转载时禁止添加原创不得添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