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灵修经文
文|梁家麟牧师~
夫妻以外,父母子女和主仆是另外两个基本的家庭关系。
在父母子女的关系上,保罗首先要求儿女听从父母,这是旧约十诫的重要训示。他更指出在十诫里,只有孝敬父母一条附有应许,说明遵守者所会得的好处,其余九诫都没有类似的应许,可见这个诫命的特殊地位。
确实在十诫里,所有诫命都是以无条件的全称句表述。不可杀人,不可偷盗,都是简明直截的训示,没有夹带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杀人和偷盗是可以接受的,也没标示设若违反了这些要求将会带来怎样的惩罚或祸患。所有诫命都没有标示遵守的好处、不遵守的坏处;可以说是非功利性的要求。惟独是孝敬父母一项,明示了遵守将会带来的利益。
中国人视孝顺父母为所有道德行为之首(百行孝为先),所以对保罗说这是「理所当然」、毋庸置疑的要求,不会感到突兀。至于说孝敬父母的人将可添福添寿,我们应该也能由衷认同。惟一略可争议的是对添福添寿的因由的解说,这是指神特别赐福给孝子贤孙,抑或是听从父母者可避免犯错,减少生命风险(中国人的老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前者是超自然的解说,后者则是自然的。
十诫的要求是单向的,仅针对子女待父母的态度;保罗的要求却是双向的,接着便提到父母当如何对待子女。他提醒父母:「你们不要激怒儿女,但要照着主的教导和劝戒养育他们。」(6:4)「教」和「养」是父母的基本责任,两者不可分割。「教」可再分为正面教训(什么要做)和负面警戒(什么不要做)。保罗要求父母根据主的正、负面教导来养育子女。
「不要惹怒孩子」是一个饶富意义的教导,也很有时代感,跟今天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相一致。家庭关系容不下意气用事,有效教导孩子的前提,是避免让他们产生抵触和对立的情绪;要是他们拒绝听,便再是金石良言也无法入耳,遑论产生果效。所以,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以平和的态度给予教训和警戒。
我们看到,无论是要求子女在主里听从父母,抑或父母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来教导,保罗都突出了神的位份。换言之,这个双向的伦理要求都得按照神的标准来实践。
谈到主仆关系,保罗的教导简而清:仆人要听从主人,主人要善待仆人。
仆人要以一份敬畏的心态,诚实地听从主人的吩咐,视听从主人如同听从基督。他们不会只做门面工夫,阳奉阴违,虚应故事;却是表里一致,甘心服事,像遵行神旨意一样。
主人则要以恩慈善待仆人,不要欺压他们。保罗给了一个重要的提醒:「因为知道他们和你们在天上同有一位主,他并不偏待人。」(6:9)人间有阶级,天上没有,神对人一视同仁;要是我们在人间欺凌弱小,便得预备接受将来的审判。耶稣基督在登山宝训里的核心教导是:你们怎样对待人,神便怎样对待你们。
「因为知道每个人所做的善事,不论是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必按所做的从主得到赏赐。」(6:8)保罗虽然只说正面的话,意思却是清晰的:我们在人间所做的一切,都有终末效益,做善事有善报,做恶事有恶报。因为「有报应」,所以必须谨慎所行。
我们知道,古代罗马社会的仆人其实是近乎奴隶,主仆关系比今天的雇佣关系更具阶级压迫性,更不公平不人道。圣经没有鼓吹推翻阶级制度,却要求基督徒改变阶级关系,以信仰角度诠释和规范这个双向关系,其实是同具(甚至是更具)颠覆性的。历史告诉我们,推翻了旧有阶级,不等于消灭了不平等,却只造成新阶级的崛起,被压迫者成了压迫者,压迫和剥削同样存在。惟有是根本性地更易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才能泯除压迫。
保罗没有教导我们放弃人间的主仆关系,却教导我们以耶稣基督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主仆关系。他教导作仆人的,要当是服事耶稣基督来服事主人;他教导作主人的,要认定主人和仆人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就是耶稣基督。
换言之,主人要在仆人身上看到耶稣基督,仆人也要在主人身上看到耶稣基督。我们要在人间的关系和角色里发现基督。
伦理责任也同时是信仰责任,所有伦理实践都是信仰实践。
思想:
(1) 今天子女教育不是失诸过严便是过宽,圣经的教导可以怎样补正这个缺失?
(2) 你能在主要的人际关系和责任中发现基督吗?你视履践人间责任同时为信仰实践吗?
福音TV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完整出处
转载时禁止添加原创不得添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