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分享,让更多朋友「知道」我们 △
今日灵修经文
文|黄天逸
福音TV编辑排版|转载请注明完整出处
转载时禁止添加原创
不得添加赞赏
从三 14-15 记载耶稣呼召十二门徒,到这里,六 7 才正式记载着耶稣差遣他们「两个两个的出去」。耶稣所谓的「常与自己同在」(三 14)已然让门徒感受到从不信群体而来的抗拒、中伤与厌弃,因此,在「出去」的日子里,他们所要经历的乃是巨大的信心考验。
简单而言,门徒的装备只有「一根手杖」(8,新汉语译本)、穿上鞋子及一件「衬衣」(9,新汉语译本)而已。至于「食物」、「口袋」、「金钱」,甚至额外的鞋子等,耶稣嘱咐他们毋须预备,只要走到那里、就「住在那里,直到离开那地方」(10),以依靠那地方的人的「接待」为生。
福音书的作者在这里特别提及到,对于那些「不接待」、「不听」(11)的人,门徒应该如何回应。坦白说,对当时候的社会而言,由于交通没有今天的便利,加上旅馆与客店亦不多,因此,「接待」客旅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罗十二 13、来十三 2)。只是,新约圣经亦有教导信徒要拒绝接待那些「骗子」、「公开否认耶稣基督降世为人」的「敌对基督者」,因为「向他们问安,等于在坏事上成为他的伙伴」。(约贰 7-11)然而,按马可的记载,门徒所要经历的「不接待」,固然并非出于他们所传的是敌基督的道理,那么,耶稣所预告他们不获接待的原因何在?
马可的叙述颇为特别的,六 30 记载着门徒向耶稣报告他们所作的一切事。然而,六 13 至 30 之间,马可却记载着施洗约翰被希律王斩首的事件。叙述者一方面告诉我们,希律知道约翰「是义人、是圣人,所以敬畏他、保护他」(20),但另一方面,却因着一句对于希罗底女儿「君无戏言」的说话,而最终将约翰斩首。借着这样的记载, 马可要我们谨记:在受差遣的日子里,「不接待」也许源于对上帝道理的拒绝。从古时的先贤先圣、到施洗约翰的下场,甚至在耶稣传道生涯开始所经历的谗言、中伤和厌弃, 事实上,在这「出去」的日子里,门徒要有心理准备同样要经历这一切事情的。
思想:
在我们为主作见证的日子里,曾否经历被拒绝、被中伤、被厌弃?也许今天仍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愿意「听」这福音,只是,毋忘记,不管他们的反应如何,门徒受差遣的过程提醒我们,这为主作见证的日子,并不会是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对上帝有全然的依靠,才能够带着信心真正的「出去」。
今天,什么原因使我们在这受差遣的过程里却步?除了面前可见的困难外,会否也牵涉到我们自己内在生命、并对于这呼召的抗拒呢?
Tips:分享也是一种支持!让更多的人在生活中与主同行,人生路上有“光”,生命路上成“盐”!
读经|祷告|赞美|默想
天天灵修 您的读经伙伴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