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分享,让更多朋友「知道」我们 △
14
2021-07
星期三
栏目:尔道自建释经灵修
主题:恩典是白白的恩典!罗4:3-5
今日灵修经文
福音TV编辑排版|转载请注明完整出处
转载时禁止添加原创
不得添加赞赏
罗马书第四章有一个重要用词,就是「算」(logizomai)这希腊文字(count),在第四章共出现 11 次(罗 2:3, 26; 3:28; 4:3-6, 8-11, 22-24; 6:11; 8:18, 36; 9:8; 14:14),大多以被动语态出现,可翻译为「被看为、被算为」。在希腊文旧约这词的第一次出现就是在创 15:6,应用在亚伯拉罕身上。希腊文旧约的创 15:6 的直译是:「亚伯兰信了神,这就『被算为』他的义。」这后半句的希腊文是与罗 4:3 的用词完全一样。
罗 4:4-5 继续用了「算」这词两次。「算」隐含了这是「恩典」,而不是「该得的」。「算」代表了不是从「作工」而来的。这里「工价」(wage)一词是单数词,是因工作而有的酬劳或薪水的意思。亚伯拉罕蒙神称义,不是因为他的行为,也不是一种酬劳。「该得的」(opheilema)一词在新约只出现 2 次,可以翻译为「欠债」(debt)。主耶稣的主祷文曾用这词:「饶恕我们的『债』,如同我们饶恕了欠我们债的人。」(太 6:12)(直译)
罗 4:5突显两点:「不做工」和「罪人」(不敬虔的人)。亚伯拉罕被称为义之前,不是严格的「义人」。若亚伯拉罕是靠作工称义,圣经就不会用「算」这词!若靠作工,就是应得的!惟独「不是作工」的,这才是「信」,这才能称为「算」!「算」代表亚伯拉罕也是靠「因信」称义。这段经文提醒我们:无论看似多好的人,也不能靠行为称义。
「国学大师」季羡林被誉为是「国宝」及「学界泰斗」。他的儿子季承在《我和父亲季羡林》的书提到父亲生命某些限制。季承说:「在外人看来,父亲是『国宝』级的学者,但在家人眼里,却是脾气古怪、内向又孤僻,对家人冷淡得不像一家人。……。我只知道,在热热闹闹的学术追捧中,父亲的内心是冷的,是寂寞的。」自德国回来,他对太太就非常冷淡。儿子说:「父亲对家庭的关心较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一个天才,是社会的财富,但却是家庭的灾难。」有评论者说:「没想到季羡林在儿子笔下,竟是『一个人生失败者,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圣经提醒我们:无论外表看似多成功的人,也不能靠行为在神面前称义;亚伯拉罕如是,我们认识的「好人、伟人」也如是!
尔道自建
0710 基督徒走唯独「圣经、恩典、信心、基督、荣耀归神」的路 罗3:24-26
0703 当神「惩罚人」时,神「失信」吗?神有「义」吗?罗3:3-4
0702 你要经历神的话语的「审判」,还是「鼓励」呢?罗3:2
新约:
Tips:分享也是一种支持!让更多的人在生活中与主同行,人生路上有“光”,生命路上成“盐”!
读经|祷告|赞美|默想
天天灵修 您的读经伙伴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