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021-05
星期六
栏目:尔道自建释经灵修
主题:外在差异 林后11:5-11
今日灵修经文
福音TV编辑排版|转载请注明完整出处
转载时禁止添加原创
不得添加赞赏
保罗继续与超级使徒作比较:「但我想,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5)「最大的使徒」其实是讽刺性的说法,不一定是指在地位上的「最大」,所以毋须立即联想到是西门彼得。这里保罗是以众数来描述这些使徒,所以亦不会是单一个人(「最大」只能是一个)。《修订本和合本》遵循多数译本的做法,译成「超级使徒」。「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指的不是位置上的排名,而是资格和能力。保罗在这里说他不觉得自己比不上那些超级使徒。
「我的言语虽然粗俗,我的知识却不粗俗;这是我们在凡事上,向你们众人显明出来的。」(6)「愚拙」(idiotes)的其中一个意思,是在某个领域或技巧之上不专业、不擅长,所以表现出笨拙的样子。保罗承认他的言语表达能力有限,他没有受过专业的演说训练,所以他没有用「高言大智」向哥林多人传道(林前二 1),在这方面他是愚拙的。但他却坚信,他的知识却是丰富的、够资格的。知识指的是从上帝来的属灵知识,包括所领受的启示和对启示的亲身经验。前面六 6 保罗在列举自己的资历列表时,知识便是其中一项(六 6)。
保罗自认口才不及人,间接便说明超级使徒的口才比他为佳。也许便因他们口才够好,哄得哥林多信徒非常开心,便大破悭囊,给予他们许多金钱。相对地,保罗则拒绝从哥林多教会拿一分钱,宁愿继续接受马其顿教会的帮助,免费为他们做工。保罗质问:他这样子的付出,为什么竟然招来他们的轻视?
也许有哥林多信徒认为,保罗之所以不接受他们的金钱,而选择接受马其顿教会的,便显示他对这两间教会的信徒的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和做事方式,走在一起,难免会不和谐甚或起争论。感情是不一样的。他特别钟爱马其顿教会,所以接受他们的馈赠;他跟哥林多信徒生疏,便连他们的钱也不想要。保罗为此呼冤,表达他对他们的疼爱;不接受他们的援助,纯粹是不想构成他们的经济负担,这动机是出于爱。
有学者相信,保罗所接受从马其顿的教会来的长期经济援助,很可能便是腓立比教会(腓一 5)。他之所以宁愿要腓立比教会的钱,而不肯要其他教会,包括哥林多教会的,乃是因为他志切向不同地方的人传福音,不愿长期停留在同一个地方。只有腓立比教会有宣教的心胸,不计较他们奉献支持的传道人没有在他们中间工作(参腓四 15~17);其他教会都要求受资助者,必须留在自己教会里服侍,这是保罗办不到的。保罗或许是因这样的缘故,而跟哥林多教会的关系生疏了。
「我向来凡事谨守,后来也必谨守。」保罗说他接受金钱援助的原则是向来一贯的,未来也不会改变。这也呼应了在第一章,哥林多信徒因他爽约没有前往他们那里,而批评他为反复无常、三心两意的人。保罗说他绝非反复不定的人,他的行事为人总是按照一个固定的原则。
在教会事奉,总是难免招来一些纷争和误会。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和做事方式,走在一起,难免会不和谐甚或起争论。就是对同一个圣经教导,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我们无法穷尽所有导致教会冲突的成因,这里仅顺着保罗因外貌和言谈而给误会的主题而作应用思考。譬如说,有人坚持将「端庄」(提前三 8,11)与结领带和穿裙子拉上关系,认定不结领带的弟兄和不穿裙子的姊妹便不够端庄了。有人主张穿戴整齐优雅,这才是将最好的献于主;有人则要求朴素沉实,否则便是贪爱世界。
笔者曾在国内某家庭教会里,听到有人批评传道人结领带为走世界的路,大吃一惊;因为在我的处境里,不结领带便没有站讲台的资格呢。(公允地说:「不准结领带」或「必须结领带」的要求,同样没有圣经根据。请勿单单批评国内家庭教会而不作自我检讨,我们确实是将西方传统尊奉为圣经真理呢。)
思想:
我们必须确认,所有这些差异都仅是外观上的,跟属灵景况没有必然关系, 千万不要把人间的性质跟圣经教导挂搭起来,更不要「凭外貌认人」。不要执着「所见的」,必须顾念「所不见的」(四 18)。不要因吃喝或穿戴外貌等次要问题,造成信徒间的对立和分裂。
尔道自建
· 往 · 期 · 回 · 顾 ·
新约:
分享也是一种支持!让更多的人在生活中与主同行,人生路上有“光”,生命路上成“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