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工程一部浓缩圣经精华的系列短片,以独特的视角解密深奥!唯美动漫带你领略圣经的丰盛!著名神学家希伯来文学专家 提姆·迈克博士汇集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串联整本圣经!不论您是年长或是年幼,学识深或学识浅,这都将为您了解圣经的内容,提供一个独有的渠道。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耶利米哀歌》-向神哀哭和祷告的重要,欢迎点击分享转发~
向神哀哭和祷告的重要
耶利米哀歌是旧约中很独特的一卷书,包括五首诗歌,作者是一个亲眼目睹耶路撒冷被巴比伦攻陷、摧毁,并在之后的流亡生活中幸存下来的人。
还记得列王纪下二十四到二十五章记载的情节吗?耶路撒冷被毁,百姓被掳流亡,是当时以色列历史上最可怕的灾难。神曾把这块地应许给亚伯拉罕,神帮助大卫争战得胜,在耶路撒冷建都并立他的后裔为君王。神曾经在圣殿中与百姓同在,圣殿中有祭司轮班献祭和敬拜。
然而,五百年之后,这个地方却被巴比伦帝国围困了两年,并在公元前587年夏天被完全摧毁,耶路撒冷的一切都化为乌有。耶利米哀歌就是纪念以色列人在亡国之后遭受的痛苦和迷惘。在圣经中并非只有这卷书有哀歌的文体,在圣经-诗篇中也有很多哀歌,甚至也有悲叹耶路撒冷命运的哀歌。
在圣经中哀歌有很多作用:哀歌用来表达抗议,这是吸引所有人注意的一种方式,也包括要引起神的注意,是想告诉神,在祂的世界上发生着可怕的事,是不能被容忍的;哀歌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在诗歌中,神的百姓面对罪和暴力带来的毁灭时,可以借此宣泄自己的愤怒和沮丧。
哀歌可以表达我们内心的困惑,比如按照神的属性和祂的应许,神怎么会允许我遭受这样的苦难,在圣经中这样的感受没有一次会被轻视,相反,事实上,当我们向神倾诉这些话时,正说明我们相信神会在乎我们,相信祂会为此做些什么。哀歌对人类所受的苦难赋予了神圣的尊严,这些呈现在神的面前,表达人类哀伤的语言,也成为神对自己的百姓所说的话的一部分。
这五首诗的设计非常巧妙,每首诗都包含一段信息:一到四章被称为“离合诗”,也是字母诗,每节诗都以一个希伯来字母开始,希伯来文共有二十二个字母,这种非常有序和线性排列的结构,跟哀歌表达的痛苦、茫然、悲伤和困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好像是从A到Z一步一步地讲述着以色列遭受的苦难,尝试着用清楚的语言来表达无法描述的痛苦。
第一和第二章中每个字母都引出一节经文,它们的结构相似,但主题内容完全不同,第一章描述了锡安女子的悲哀和羞辱,诗歌把耶路撒冷城拟人化,比作一位刚丧偶的寡妇,名叫“锡安女子”,她孤零零地坐着,失去了所爱的人,满目疮痍,却没有人来安慰她,这个比喻非常贴切有力。
接着锡安女子开口呼求主来看她的遭遇,通过这个画面,诗歌形象地表达出耶路撒冷圣城的毁灭给以色列人带来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失去心爱之人的葬礼来表达;第二章,描写耶路撒冷的沦陷,指出这种结局就是因为以色列百姓犯罪引发了神的愤怒。
“愤怒”是本章的关键词,在圣经中神的愤怒并不是出于本性反复无常的怒气,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圣经中的诗人和先知使用这个词是为了说明神的公义。几百年来,以色列人不断地违背与神所立的约,他们崇拜偶像、行不义的事、欺压穷苦人。
神并不轻易发怒,但对人类所行的恶,祂的确会愤怒,最终神的义怒会以审判惩罚的方式出现。在耶路撒冷被攻陷的事例中,神容许巴比伦攻侵了圣城,所以在第二章中,诗人承认神的愤怒是公义的,然而这样的认识并不能让诗人脱离哀伤,他呼求神再次彰显怜悯。
耶利米哀歌第三章改变了写作格式,每个字母后面引出三节经文,这让它成为五首诗歌中最长的一篇。这首诗写诗人是一个孤独的人,它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遭受的苦难和哀伤,它倾诉出来的哀伤和痛苦仿佛代表了所有以色列百姓的遭遇和经历。
这一章中有很多经文借用了约伯记中约伯的哀鸣,诗篇中重要的哀歌,甚至还借用了以赛亚书中记载的受苦仆人的经文,诗人把自己遭遇的命运看作是同胞百姓犯罪带来的结果,一切都是出于神的公义,就像本书第二章所记载的。不可思议的是,有这样的认识之后,诗人却生出了极大的希望,他写出了本卷书唯一充满盼望的经文,“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祢的诚实极其广大!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业份,因此,我要仰望祂。’”(耶3:22-24和合本)。
如果神如此坚定地要责罚人的罪,那么祂也必定会坚守与百姓所立的约,不会容许邪恶和罪任意而行,所以本卷书的作者在神的审判中反而看到其中所蕴藏的盼望。
书卷的第四章,又回到了第一和第二章的写作格式,仍以字母结构来写诗,具体而形象地描述了耶路撒冷这两年遭受的围困,诗人对比了圣城曾经的荣美和如今的惨不忍睹,曾经孩子们在大街上欢笑,如今他们却在乞讨要饭;曾经有钱人顿顿大鱼大肉,如今却躺在地上吃土;曾经皇室家族尽享荣华,如今却忍饥挨饿灰头土脸面目全非。诗歌的力量正是来自于鲜明对比带来的震撼,他深刻地表达了以色列人咎由自取带来的深重苦难。
第五章的结构很独特,打破了离合诗的格式,离合诗与字母诗的长度相同,都是22行,这里却不再采取字母的排列顺序,好像诗人无法有序地排列诗句,心情再次陷入忧伤,内心也开始变得混乱,这首诗是一首长长的公开祷告文,祈求神的怜悯,以色列求神不要转眼不看他们的痛苦,也不要弃绝他们。
诗中列出了一份长长的清单,详细列出因为耶路撒冷沦陷而遭受苦害的人,以色列求神不要忘记他们。在这里,我们看到诗人代表以色列百姓发出的哀声,为受苦的人发声,这也是我们信心之路上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卷书让人们看到,在受苦中沉默并不是一种美德,神并没有让祂的百姓回避自己的感受,相反神希望百姓说出自己内心的抗争,表达真实的感受,在神的面前倾心吐意。在耶利米哀歌的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他承认神是永恒的王,但从以色列人所经历的悲惨遭遇中,他却感觉神好像失去了踪影。
在最后一句经文中,作者留下了悬而未决的焦虑,“除非你真的弃绝我们”(新译本圣经),因此,诗人并没有草率地书写一个美好的大团圆结局,这跟我们经历的痛苦感受差不多。不过圣经的记载并没有在这里结束,只是这卷书让我们看到在一个破碎的世界上向神哀哭和祷告,在我们的信心历程中何等重要,这就是耶利米哀歌的精意。
往期精彩回顾
福音TV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完整出处
转载时禁止添加原创不得添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