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的故事,是从旷野开始的。作者在记述耶稣传道生涯的一开始(可1:2-3),就引用了《以赛亚书》40章30节:
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
预备道路。
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
「预备主的道,
修直他的路!」
在这个宣告之后,叙述转向了施洗约翰,他在旷野讲道并为人们施洗。随后的耶稣生平故事,弥漫了出埃及和旷野流浪的回响。在写给犹太信徒的《马太福音》中,耶稣生平与出埃及的联系尤其紧密。
耶稣的传道,是从他的受洗开始的。受洗就是浸入水中,这使人想起以色列人过红海。毕竟,保罗谈到,以色列人过红海是他们的洗礼。这可能反映了公元1世纪的犹太神学思想: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忘记,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林前10:1-3)
耶稣受洗后,紧接着在旷野度过四十个日夜,接受试探,就像以色列人在旷野度过了四十年。
旷野四十年与四十个日夜之间的联系,远比单纯的数字深刻得多。耶稣在旷野所经受的试探,与以色列人在旷野所受的试探是一样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在以色列人不顺从的地方,耶稣是顺从的。
第一次受试探。耶稣禁食了多日,当然极其饥饿。魔鬼建议他将石头变成面包,但是耶稣拒绝了。他引用《申命记》8:3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引用《申命记》的意义在于,这部旧约著作包含了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最后训诫,告诫将要进入应许之地的第二代人,不要像他们的父辈在旷野中所行的一样不顺从神(以色列曾为食物向神抱怨,参民11:4-35)。耶稣是神顺从的儿子,与神不顺从的儿子以色列形成了对比。
第二次受试探。魔鬼将耶稣带到圣殿的最高处,叫他跳下去,神将派天使接住他,以表明对他的爱和关照。再一次,耶稣引用了《申命记》作为回答:「不可试探主你的神。」(申6:16)耶稣的顺从,再一次与旷野中以色列人的不顺从形成对比。在那里,他们不断地试探神。
第三次受试探。最后,魔鬼对耶稣说,耶稣若俯伏拜它,它就将世上的万国赐给他。以色列人曾拜一个假神,即金牛犊(出32)。但是耶稣拒绝了,并且最后一次引用《申命记》:「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侍奉他。」(申6:13)
在证明了他是神顺从的儿子之后,耶稣选定了门徒,总共有十二个。当然,这个数目是深思熟虑的,反映了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耶稣正在组织新的属神的子民。
耶稣的生平对出埃及的呼应,在十字架上达到了顶点。在逾越节,也就是每年一次记念出埃及的节日前夕,他被钉上十字架,结束了生命(太26;可14;路22)。最终,耶稣成了我们的逾越节羔羊(林前5:7)。他是出埃及的应验;出埃及则是一个预言,指向神在耶稣的死和复活中实现的更伟大的救赎行动。
要点回顾
在福音书(尤其是《马太福音》)中,耶稣的生平与出埃及有紧密联系。
耶稣传道从受洗开始,以色列人过红海也是他们的洗礼。
耶稣在旷野所受的试探,与以色列人当初所受的试探一样。在以色列人不顺从神的地方,耶稣是顺从的。
耶稣拣选十二个门徒,呼应以色列十二个支派。
耶稣在山上传讲宝训,呼应神在西奈山顶传达律法。
耶稣生平呼应出埃及的顶点,是在十字架上,他亲自成了我们的逾越节羔羊。
本文来源
朗文:《怎样阅读<出埃及记>》,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P156,163-166
作者简介
朗文(Tremper Longman III),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威斯敏斯特神学院旧约教授,著有《21世纪圣经导论》、《心灵的回响——诗篇的信息与研读方法》等书。
End